목차
第1編 序論
第1章 民法의 意義
[1] 第一 法秩序의 一部로서의 民法 = 1
[2] 第二 民法은 私法이다 = 2
[3] 第三 民法은 一般私法이다 = 10
[4] 第四 民法은 實體法이다 = 13
[5] 第五 實質的 民法과 形式的 民法 = 15
第2章 民法의 法源 = 6
[6] 第一 法源의 意義 = 16
[7] 第二 成文民法 = 20
[8] 第三 不文民法 = 22
第3章 民法典의 沿革과 그 構成
[9] 第一 總說 = 32
[10] 第二 近代民法典의 歷史的 基礎 = 34
[11] 第三 近代民法典의 成立 = 41
[12] 第四 韓國民法典의 成立과 그 후의 發展 = 47
[13] 第五 民法典의 構成(編別) = 52
第4章 民法의 基本原理
[14] 第一 總說 = 55
[15] 第二 近代民法의 基本原理 = 55
[16] 第三 個人主義的 基本原理의 修正 = 60
[17] 第四 우리 民法의 基本原理 = 63
第5章 民法의 解釋
[18] 第一 民法解釋의 意義 = 66
[19] 第二 解釋의 方法·標準 = 67
[20] 第三 解釋의 不一致(解釋의 理念性) = 71
第6章 民法의 效力
[21] 第一 때(時)에 관한 效力 = 72
[22] 第二 사람(人)에 관한 效力 = 73
[23] 第三 곳(場所)에 관한 效力 = 73
第2編 本論
第1章 權利
第1節 法律關係와 權利·義務
[24] 第一 法律關係 = 74
[25] 第二 權利의 意義 = 77
[26] 第三 義務 = 78
第2節 權利(私權)의 種類
[27] 第一 民法上의 權利(私權) = 79
[28] 第二 內容에 의한 分類 = 79
[29] 第三 作用(效力)에 의한 分類 = 82
[30] 第四 기타의 分類 = 86
第3節 權利의 競合
[31] 權利의 競合 = 87
第4節 權利의 行使와 義務의 履行
[32] 第一 權利行使의 意義와 方法 = 89
[33] 第二 權利의 衝突과 順位 = 90
[34] 第三 權利行使의 限界·制限 = 91
[35] 第四 義務의 履行 = 104
第5節 權利의 保護
[36] 第一 總說 = 104
[37] 第二 國家救濟·公力救濟 = 105
[38] 第三 私力救濟 = 106
第2章 權利의 主體
第1節 總說
[39] 第一 權利主體와 權利能力 = 109
[40] 第二 權利能力者 = 110
[41] 第三 權利能力·意思能力·行爲能力 = 112
[42] 第四 權利能力에 관한 規定은 强行規定이다 = 113
第2節 自然人
第1款 權利能力
[43] 第一 權利能力의 始期 = 113
[44] 第二 胎兒의 權利能力 = 115
[45] 第三 權利能力의 範圍(外國人의 權利能力) = 118
[46] 第四 權利能力의 終期 = 121
第2款 行爲能力
第1項 總說
[47] 第一 意思能力·責任能力 = 124
[48] 第二 行爲能力 = 126
[49] 第三 無能力者(行爲無能力者) = 127
[50] 第四 無能力者制度의 性格 = 130
第2項 未成年者
[51] 第一 成年期 = 131
[52] 第二 未成年者의 行爲能力 = 132
[53] 第三 法定代理人 = 137
第3項 限定治産者
[54] 第一 意義 = 140
[55] 第二 限定治産宣告 = 140
[56] 第三 限定治産者의 行爲能力 = 142
[57] 第四 後見人 = 143
[58] 第五 限定治産宣告의 取消 = 143
第4項 禁治産者
[59] 第一 禁治産宣告 = 144
[60] 第二 禁治産者의 行爲能力 = 145
[61] 第三 後見人 = 146
[62] 第四 禁治産宣告의 取消 = 146
第5項 無能力者의 相對方의 保護
[63] 第一 相對方 保護의 必要性 = 146
[64] 第二 相對方의 催告權 = 148
[65] 第三 相對方의 撤回權과 拒絶權 = 149
[66] 第四 取消權의 排除 = 151
第3款 住所
[67] 第一 序說 = 153
[68] 第二 民法에 있어서의 住所 = 154
[69] 第三 居所·現在地·假住所 = 155
第3款 不在와 失踪
第1項 序說
[70] 序說 = 156
第2項 不在者의 財産管理
[71] 第一 不在者의 意義 = 158
[72] 第二 殘留財産의 管理 = 159
第3項 失踪宣告
[73] 第一 意義 = 162
[74] 第二 失踪宣告의 要件 = 162
[75] 第三 失踪宣告의 效果 = 164
[76] 第四 失踪宣告의 取消 = 166
[77] 第五 不在宣告制度 = 169
[78] 第六 認定死亡 = 171
第3節 法人
第1款 序說
[79] 第一 法人의 意義와 存在理由 = 172
[80] 第二 法人에 대한 立法政策 = 174
[81] 第三 法人의 本質 = 176
[82] 第四 法人의 種類 = 180
[83] 第五 法人의 實體와 人格(法人格 없는 社團과 財團) = 184
第2款 法人의 設立
[84] 第一 法人設立에 관한 立法主義 = 194
[85] 第二 非營利社團法人의 設立 = 196
[86] 第三 非營利財團法人의 設立 = 200
第3款 法人의 能力
[87] 第一 總說 = 205
[88] 第二 法人의 權利能力 = 206
[89] 第三 法人의 行爲能力 = 208
[90] 第四 法人의 不法行爲能力 = 210
第4款 法人의 機關
[91] 第一 總說 = 213
[92] 第二 理事(執行機關) = 214
[93] 第三 監事(監督機關) = 219
[94] 第四 社員總會(意思決定機關) = 220
[95] 第五 社員權 = 222
第5款 法人의 住所
[96] 法人의 住所 = 224
第6款 定款의 變更
[97] 第一 意義 = 224
[98] 第二 社團法人의 定款變更 = 225
[99] 第三 財團法人의 定款變更 = 226
第7款 法人의 消滅
[100] 第一 法人消滅의 意義 = 228
[101] 第二 解散事由 = 229
[102] 第三 淸算 = 230
第8款 法人의 登記
[103] 第一 法人登記의 意義 = 230
[104] 第二 登記의 모습 = 235
第9款 法人의 監督
[105] 第一 法人의 監督 = 236
[106] 第二 罰則 = 237
第10款 外國法人
[107] 第一 外國法人의 意義 = 238
[108] 第二 外國法人의 能力 = 239
第3章 權利의 客體
第1節 總說
[109] 第一 權利의 客體의 意義 = 240
[110] 第二 民法의 規定 = 240
第2節 物件
[111] 第一 物件의 意義 = 241
[112] 第二 物件의 一部·單一物·合成物·集合物 = 244
[113] 第三 財産의 槪念 = 245
[114] 第四 物件의 分類(講學上의 分類) = 247
第3節 動産과 不動産
[115] 第一 動産·不動産 區別의 理由 = 249
[116] 第二 不動産 = 250
[117] 第三 動産 = 257
第4節 主物과 從物
[118] 第一 主物·從物의 意義 = 258
[119] 第二 從物의 要件 = 259
[120] 第三 從物의 效果 = 260
[121] 第四 從物理論의 準用 = 260
第5節 元物과 果實
[122] 第一 元物·果實의 意義 = 260
[123] 第二 天然果實 = 261
[124] 第三 法定果實 = 262
第4章 權利의 變動
第1節 總說
[125] 第一 法律關係의 變動 = 263
[126] 第二 權利變動의 모습 = 264
[127] 第三 權利變動의 原因(法律要件과 法律事實) = 266
[128] 第四 民法의 規定 = 269
第2節 法律行爲
第1款 序說
[129] 第一 私的 自治와 法律行爲 自由의 原則 = 270
[130] 第二 法律行爲와 意思表示 = 275
[131] 第三 意思表示의 構成要素 = 278
[132] 第四 法律行爲의 要件 = 281
第2款 法律行爲의 種類
[133] 第一 單獨行爲·契約·合同行爲 = 283
[134] 第二 要式行爲·不要式行爲 = 285
[135] 第三 生前行爲·死後行爲(死因行爲) = 288
[136] 第四 債權行爲·物權行爲·準物權行爲 = 288
[137] 第五 出捐行爲·非出捐行爲 = 289
[138] 第六 獨立行爲·補助行爲 = 292
[139] 第七 主된 行爲·從된 行爲 = 292
第3款 法律行爲의 目的
[140] 第一 序說 = 292
[141] 第二 目的의 確定 = 293
[142] 第三 目的의 可能 = 294
[143] 第四 目的의 適法 = 295
[144] 第五 目的의 社會的 妥當 = 301
第4款 法律行爲의 解釋
[145] 第一 法律行爲의 解釋의 意義 = 316
[146] 第二 當事者가 꾀하는 目的 = 319
[147] 第三 慣習 = 319
[148] 第四 任意法規(規定) = 322
[149] 第五 信義誠實의 原則(條理) = 323
[150] 第六 法律行爲의 解釋은 法律問題이다 = 325
第5款 意思表示
第1項 序說
[151] 第一 意思表示에 관한 問題 = 325
[152] 第二 意思表示에 관한 理論 = 325
第2項 意思와 表示와의 不一致
[153] 第一 意義 = 328
[154] 第二 眞意 아닌 意思表示(非眞意表示) = 329
[155] 第三 虛僞表示 = 332
[156] 第四 錯誤 = 338
第3項 詐欺·强迫에 의한 意思表示
[157] 第一 意義 = 346
[158] 第二 詐欺·强迫에 의한 意思表示의 要件 = 348
[159] 第三 詐欺·强迫에 의한 意思表示의 效果 = 350
[160] 第四 詐欺·强迫에 의한 意思表示制度의 適用範圍 = 351
第4項 意思表示의 效力發生
[161] 第一 問題點 = 352
[162] 第二 意思表示의 效力發生時期 = 352
[163] 第三 意思表示의 公示送達 = 356
[164] 第四 意思表示의 受領能力 = 358
第6款 法律行爲의 代理
第1項 序說
[165] 第一 代理制度의 社會的 作用 = 359
[166] 第二 代理의 法律上의 性質 = 361
[167] 第三 代理의 種類 = 367
[168] 第四 代理에 있어서의 3面關係 = 368
第2項 代理權(本人·代理人 사이의 關係)
[169] 第一 代理權의 意義와 性質 = 369
[170] 第二 代理權의 發生原因 = 370
[171] 第三 代理權의 範圍와 그 制限 = 374
[172] 第四 代理權의 消滅 = 378
第3項 代理行爲(代理人·相對方 사이의 관계)
[173] 第一 代理意思의 表示(顯名主義) = 380
[174] 第二 代理行爲의 흠 = 383
[175] 第三 代理人의 能力 = 384
第4項 代理의 效果(本人·相對方 사이의 관계)
[176] 第一 法律效果의 本人에의 歸屬 = 385
[177] 第二 本人의 能力 = 386
第5項 復代理
[178] 第一 復代理人의 의의 = 386
[179] 第二 代理人의 復任權과 責任 = 387
[180] 第三 復代理人의 地位 = 388
[181] 第四 復代理權의 消滅 = 389
第6項 無權代理
[182] 第一 序說 = 390
[183] 第二 表見代理 = 392
[184] 第三 狹義의 無權代理 = 402
第7款 法律行爲의 無效 및 取消
第1項 序說
[185] 序說 = 410
第2項 法律行爲의 無效
[186] 第一 無效의 意義와 一般的 效果 = 413
[187] 第二 無效의 種類 = 415
[188] 第三 無效行爲의 追認 = 417
[189] 第四 無效行爲의 轉換 = 418
第3項 法律行爲의 取消
[190] 第一 取消의 意義 = 419
[191] 第二 取消權 = 421
[192] 第三 取消할수 있는 行爲의 追認 = 425
[193] 第四 法定追認 = 426
[194] 第五 取消權의 短期消滅 = 428
第8款 法律行爲의 附款(條件과 期限)
第1項 序說
[195] 法律行爲의 附款의 意義와 種類 = 429
第2項 條件
[196] 第一 條件의 意義 = 431
[197] 第二 條件의 種類 = 432
[198] 第三 條件을 붙일 수 없는 法律行爲 = 434
[199] 第四 條件의 成就와 不成就 = 435
[200] 第五 條件附 法律行爲의 效力 = 436
第3項 期限
[201] 第一 期限의 意義 및 種類 = 438
[202] 第二 期限을 붙일 수 없는 法律行爲 = 439
[203] 第三 期限의 到來 = 440
[204] 第四 期限附 法律行爲의 效力 = 440
[205] 第五 期限의 利益 = 440
第3節 期間
[206] 第一 期間의 意義 = 442
[207] 第二 期間의 計算方法 = 442
[208] 第三 期間의 逆算方法 = 444
第4節 消滅時效
第1款 總說
[209] 第一 時效의 意義 = 444
[210] 第二 時效制度의 存在理由 = 445
[211] 第三 時效에 관한 立法例 = 446
[212] 第四 除斥期間과 消滅時效 = 448
[213] 第五 時效의 性質 = 451
第2款 消滅時效의 要件
[214] 第一 槪觀 = 452
[215] 第二 消滅時效에 걸리는 權利 = 452
[216] 第三 權利의 不行使(消滅時效의 起算點) = 457
[217] 第四 消滅時效期間 = 461
第3款 消滅時效의 中斷
[218] 第一 消滅時效 中斷의 意義 = 465
[219] 第二 時效中斷의 事由 = 465
[220] 第三 時效中斷의 效力 = 473
第4款 消滅時效의 停止
[221] 第一 消滅時效停止의 意義 = 474
[222] 第二 時效停止의 事由 = 474
第5款 消滅時效의 效力
[223] 第一 消滅時效 完成의 效果 = 475
[224] 第二 消滅時效의 遡及效 = 478
[225] 第三 消滅時效의 利益의 抛棄 = 479
[226] 第四 從屬된 權利에 대한 消滅時效의 效力 = 481
條文索引 = 483
事項索引 = 4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