목차
第1篇 總論 : 行政學理論의 基礎
머리말 = 3
第1章 情報化·世界化時代의 到來 = 45
第1節 世界化의 槪念 = 45
第2節 世界化의 意味 = 45
第3節 世界化槪念의 登場背景 = 47
1. 文明史的 側面 = 47
2. 時代的 側面 = 47
3. 美·日·유럽의 政策戰略側面 = 48
第2章 行政의 世界化 = 49
第1節 行政의 情報化 = 49
第2節 行政의 地域化 = 49
第3節 行政의 統合化 = 50
第3章 行政의 理解 = 51
第1節 序說 = 51
1. 行政槪念의 成立發展 = 51
2. 行政의 領域 = 51
3. 具體的 槪念定議의 困難性 = 51
第2節 行政의 槪念 = 52
1. 行政法學的 槪念 = 52
2. 行政學的 槪念 = 52
3. 行政의 槪念規定 = 53
第3節 行政과 經營 = 54
1. 意義 = 54
2. 行政과 經營에 대한 兩大立場 = 54
3. 行政과 經營의 類似點 = 55
4. 行政과 經營의 差異點 = 56
5. 行政과 經營의 關係 = 57
第4節 政治와 行政의 關係 = 58
1. 序說 = 58
2. 政治·行政二元論 = 58
3. 政治·行政一元論 = 60
4. 새 二元論 = 61
5. 새 一元論 = 61
6. 行政優位論 = 61
第5節 行政과 環境 = 62
1. 環境의 意義 = 62
2. 科學技術과 行政 = 63
3. 文化와 行政 = 63
4. 經濟와 行政 = 63
第6節 現代行政의 特徵 = 63
1. 行政國家의 登場 = 63
2. 現代行政의 根源的 要因 = 64
3. 現代行政의 特徵 = 65
第4章 行政學의 發展 = 68
第1節 獨逸行政學의 發達 = 68
1. 官房學 = 68
2. 슈타인의 行政學 = 70
第2節 美國行政學의 發達 = 71
1. 美國行政學의 發達背景 = 71
2. 美國行政學의 時代別 特徵 = 73
3. 美國行政學의 評價 = 79
第3節 韓國行政學의 發達 = 80
1. 行政學의 導入 = 80
2. 行政學의 成長 = 81
3. 行政學의 土着化努力 = 81
4. 獨自的 學問으로서의 體系構築 = 82
第5章 行政學의 性格과 硏究方法 = 83
第1節 行政學의 性格 = 83
1. 序說 = 83
2. 技術性 = 83
3. 科學性 = 84
4. 行政學의 兩面性 = 84
第2節 行政學硏究의 模型 = 84
1. 組織模型 = 85
2. 官僚制模型 = 85
3. 意思決定模型 = 85
4. 體制分析模型 = 85
第3節 行政學의 接近方法 = 85
1. 接近方法의 意義 = 85
2. 管理機能的 接近法 = 86
3. 歷史的 接近方法 = 87
4. 制度論的 接近方法 = 87
5. 行態論的 接近法 = 88
6. 體制論的 接近法 = 90
7. 生態論的 接近法 = 94
8. 公共選擇論的 接近法 = 96
9. 解釋學的 接近法 = 97
10. 象徵的 接近法 = 98
11. 社會學的 接近法 = 100
12. 比較論的 接近法 = 100
13. 其他 接近法 = 102
第6章 行政의 理念 = 104
第1節 行政理念의 意義 = 104
1. 槪說 = 104
2. 必要性 = 104
第2節 行政理念의 內容 = 105
1. 合法性 = 105
2. 能率性 = 105
3. 加外性 = 106
4. 民主性 = 106
5. 效果性 = 107
6. 中立性 = 107
7. 衡平性 = 108
8. 安定性 = 108
9. 生産性 = 109
第3節 行政理念間의 關係 = 109
1. 民主性과 能率性 = 109
2. 合法性과 效果性 = 110
3. 民主性과 中立性 = 110
第4節 韓國의 行政理念 = 110
1. 行政理念의 優先順位 = 110
2. 民主性과 能率性 = 110
第5節 加外性 = 111
1. 意義 = 111
2. 能率性槪念이 適用될 수 있는 條件 = 112
3. 加外性이 正當化되는 根據 = 113
4. 加外性의 適用範圍 = 114
5. 加外性의 限界 = 115
6. 展望 = 115
第7章 21世紀 韓國行政의 課題 = 117
第1節 意義 = 117
第2節 克復해야 할 行政行態 = 117
1. 權威主義 = 118
2. 形式主義 = 118
3. 割據主義 = 119
4. 情實·獵官主義 = 119
第3節 21世紀 韓國行政의 方向 = 120
1. 國民福祉의 增大 = 120
2. 統一念願의 實現 = 120
3. 世界化·情報化·地方化時代에의 對應 = 120
4. 行政體制의 效率性 增進 = 121
5. 葛藤의 效率的 管理 = 121
第2篇 組織管理論
第1章 組織理論의 基礎 = 125
第1節 組織의 意義 = 125
1. 組織의 槪念 = 125
2. 類似槪念 = 125
3. 現代組織의 特徵 = 126
第2節 組織理論의 變遷 = 128
1. 組織理論의 一般的 考察 = 128
2. 科學的 管理論 = 128
3. 人間關係論 = 131
4. 現代的 組織理論 = 135
第3節 組織의 類型 = 137
1. 組織類型化의 意義 = 137
2. 에치오니의 分類 = 137
3. 카츠와 카안의 分類 = 138
4. 불라우와 스코트의 分類 = 139
5. 우드워드의 分類 = 140
6. 리커트의 分類 = 140
第4節 組織의 原理 = 141
1. 組織原理의 意義 = 141
2. 階層制의 原理 = 141
3. 調整의 原理 = 143
4. 統率範圍의 原理 = 145
5. 分業·專門化의 原理 = 148
6. 命令統一(單一化)의 原理 = 149
7. 部省制(部處組織)의 原理 = 150
8. 組織의 原理에 대한 批判 = 153
第5節 組織의 目標 = 153
1. 組織目標의 意義 = 153
2. 組織目標의 機能 = 153
3. 組織目標의 類型 = 154
4. 組織目標의 數 = 155
5. 組織目標設定에 影響을 미치는 要因 = 156
6. 組織目標의 變動 = 156
第6節 組織과 環境 = 157
1. 組織과 環境의 關係 = 157
2. 環境의 類型 = 157
3. 組織과 環境에 대한 影響 = 158
第2章 組織內의 人間 = 160
第1節 人間觀과 管理戰略 = 160
1. 序說 = 160
2. 마슬로우의 欲求階層理論 = 160
3. 맥그리거의 X理論과 Y理論 = 161
4. 호만스의 人間集團理論 = 161
5. 아지리스의 成熟-未成熟理論 = 162
6. 허즈버그의 動機-衛星理論 = 162
7. 베른의 去來分析理論 = 163
8. 리커트의 管理體制理論 = 163
9. 쉐인의 人間管理論 = 163
10. 알더퍼의 ERC理論 = 164
11. 브룸의 期特理論 = 165
12. 아담스의 公正性理論 = 166
第2節 非公式組織 = 167
1. 序說 = 167
2. 非公式組織의 類型 = 167
3. 非公式組織의 機能 = 168
4. 非公式組織의 統制 = 169
5. 非公式組織理論의 問題點 = 169
6. 韓國行政과 非公式組織 = 170
第3節 리더십 = 170
1. 序說 = 170
2. 리더십의 機能 = 171
3. 리더십理論의 變遷 = 172
4. 리더십類型 = 173
5. 韓國에 要求되는 리더십 = 178
6. 危機와 리더십 = 178
第3章 組織의 構造 및 形態 = 180
第1節 官僚制理論 = 180
1. 官僚制의 意義 = 180
2. 官僚制의 硏究傾向 = 180
3. 베버의 理論과 官僚制의 特徵 = 181
4. 베버理論의 批判과 修正 = 183
5. 官僚制의 病理 및 逆機能 = 184
6. 官僚制의 刷新 = 186
第2節 官僚制와 民主主義 = 187
1. 官僚制와 民主主義의 理論的 關係 = 187
2. 官僚制와 民主主義에 대한 貢獻 = 187
3. 官僚制와 民主主義發達의 沮害要素 = 188
4. 官僚制와 民主主義의 調和 = 189
第3節 系線機關과 幕僚機關 = 189
1. 系線機關 = 189
2. 幕僚機關 = 190
3. 系線機關과 幕僚機關의 相互關係 = 192
4. 系線·機能組織 = 194
第4節 集權化와 分權化 = 195
1. 集權化와 分權化 = 195
2. 中央集權과 地方分權 = 197
3. 新中央集權化 = 199
4. 一線機關 = 200
第5節 組織規模 = 203
1. 組織規模의 意義 = 203
2. 組織規模의 主要決定要素 = 203
3. 組織의 規模가 組織構造에 미치는 影響 = 204
4. 政府組織革新의 實踐的 方案 = 205
第6節 委員會制度 = 206
1. 序說 = 206
2. 委員會의 長·短點 = 206
3. 委員會의 種類 = 207
4. 委員會制度의 效率化方案 = 210
5. 우리나라의 委員會制度의 問題點 = 210
第7節 公企業制度 = 210
1. 序說 = 210
2. 公企業의 發達要因 = 211
3. 公企業의 長·短點 = 212
4. 公企業의 類型 = 212
5. 公企業의 組織 = 213
6. 公企業의 統制 = 214
7. 韓國公企業의 問題點과 方向 = 215
第4章 組織의 過程 및 管理 = 216
第1節 意思決定 = 216
1. 序說 = 216
2. 意思決定의 實際 = 216
3. 意思決定의 類型 = 217
4. 意思決定과 政策決定과의 差異 = 218
5. 意思決定時 考慮할 事項 = 218
6. 意思決定의 過程 = 219
7. 意思決定의 制約要因 = 221
第2節 葛藤 = 222
1. 葛藤의 意義 = 222
2. 葛藤의 機能 = 222
3. 葛藤의 類型 = 224
4. 葛藤의 原因과 解決方案 = 225
第3節 稟議制 = 228
1. 稟議制의 意義 = 228
2. 稟議制의 確立要件 = 228
3. 稟議制의 長·短點 = 228
4. 稟議制의 改善方案 = 229
第4節 意思傳達 = 229
1. 序說 = 229
2. 意思傳達의 動機 = 230
3. 意思傳達의 類型 = 230
4. 意思傳達의 原則과 過程 = 232
5. 意思傳達網 = 233
6. 意思傳達의 沮害要因 및 改善方向 = 235
7. 韓國에서의 問題點 = 235
第5節 公共關係(PR) = 236
1. 序說 = 236
2. 公共關係의 必要性과 機能 = 237
3. 公共關係의 對象과 過程 = 237
4. 公共關係의 問題點 = 238
5. 韓國公共關係의 問題點과 改善方向 = 239
第6節 行政管理 = 239
1. 序說 = 239
2. 最高管理層 = 242
3. 中間管理層 = 243
4. 下級管理層 = 246
第7節 權威 = 246
1. 序說 = 246
2. 權威의 機能 = 247
3. 權威의 性格 = 247
4. 下向的 權威說과 上向的 權威說 = 248
5. 權威의 類型 = 248
6. 權威의 受容 = 250
第8節 調整 = 253
1. 序說 = 253
2. 重要性과 性格 = 254
3. 調整의 手段 = 254
4. 調整의 沮害要因 = 255
5. 效率的 調整의 指針 = 256
第9節 監督 = 256
1. 意義 = 256
2. 監督者의 資質 = 257
3. 監督者의 機能 = 258
4. 監督者의 의 類型 = 258
5. 監督理論 = 259
第10節 情報管理 = 260
1. 意義 = 260
2. 役割 = 260
3. 情報體制의 構成要素 = 260
4. 앞으로의 情報管理 = 261
第11節 目標管理 = 261
1. 序說 = 261
2. 目標管理의 節次 = 262
3. 目標管理의 長點 = 263
4. 目標管理와 PPBS = 263
5. 目標管理의 問題點 = 264
第12節 事務管理 = 265
1. 序說 = 265
2. 機能 및 類型 = 266
3. 原則 = 267
4. 文書管理 = 267
5. 事務의 機械化方法 = 268
6. 事務改善 = 268
7. O&M = 272
第5章 組織의 變動 및 發展 = 274
第1節 機關形成 = 274
1. 序說 = 274
2. 機關形成의 理論模型 = 274
3. 機關形成의 評價基準 = 275
4. 機關形成의 硏究調査方法 = 276
第2節 組織의 動態化 = 276
1. 序說 = 276
2. 組織動態化의 方法 = 277
3. 組織動態化의 效果 및 問題點 = 278
4. 우리나라 行政組織의 動態化 = 279
第3節 組織發展 = 279
1. 序說 = 279
2. 組織發展의 目的과 特徵 = 280
3. 組織發展의 過程 = 281
4. 組織發展의 戰略 = 282
5. 組織發展의 成功要件과 問題點 = 284
6. 우리나라에 있어서의 組織發展의 問題點과 方向 = 285
第4節 組織革新 = 285
1. 序說 = 285
2. 組織革新의 對象變數와 接近方法 = 286
3. 組織革新의 過程 = 287
4. 組織革新의 方法 = 288
5. 組織革新의 主役 = 288
6. 組織革新에 대한 抵抗과 克復方案 = 289
第6章 最近의 組織理論 : 制度化理論 = 290
1. 序論 = 290
2. 制度化理論의 內容 = 290
3. 制度化가 組織에 미치는 影響 = 293
4. 新制度理論 = 294
5. 制度化의 現代組織에의 含意 = 296
6. 制度化理論의 評價 = 296
第3篇 政策學 및 政策理論
第1章 政策學 및 政策理論의 基礎 = 301
第1節 公共政策의 重要性과 政策學의 登場 = 301
1. 公共政策의 重要性 = 301
2. 政策學의 登場 = 301
3. 政策學의 傾向 = 302
第2節 政策硏究論 = 304
1. 政策硏究의 必要性 = 304
2. 政策硏究의 特徵 = 304
3. 政策硏究方法 = 305
第3節 政策과 政策論 = 307
1. 政策의 槪念 = 307
2. 政策의 特性 = 307
3. 政策過程 = 309
4. 政策類型 = 310
第4節 政策倫理 = 311
1. 政策倫理의 槪念과 特徵 = 311
2. 政策倫理의 重要性 = 312
3. 政策倫理의 內容 = 312
4. 政策倫理의 歪曲 現象 = 312
5. 政策倫理의 確保方案 = 313
第2章 政策議題形成 = 315
第1節 政策議題의 意義 = 315
1. 觀心의 擡頭 = 315
2. 政策議題의 槪念 = 315
第2節 政策議題의 形成過程 = 315
第3節 爭點의 槪念 및 種類 = 317
1. 쟁점의 개념 = 317
2. 쟁점의 종류 = 317
第3章 政策決定 = 318
第1節 政策決定의 意義 = 318
1. 政策決定의 槪念 = 318
2. 政策決定要件의 變化 = 318
3. 政策決定의 規範的 基準 = 320
第2節 政策決定의 特徵 = 320
1. 政治性 = 320
2. 公共性 = 321
3. 最適의 代案選擇 = 321
4. 動態的 過程 = 321
5. 未來指向性 = 321
第3節 政策決定의 模型 = 321
1. 産出指向的 政策中心模型 = 321
2. 過程指向的 參與者中心模型 = 323
3. 規範的·理想的 接近方法과 現實的·實證的 接近方法 = 324
4. 政策決定模型의 分類 = 325
5. 또다른 政策決定의 類型 = 332
6. 政策決定模型에 대한 評價 = 332
第4節 政策決定의 過程 = 333
1. 問題의 認知 = 333
2. 情報의 蒐集·分析 = 334
3. 代案의 作成·評價 = 334
4. 代案의 選擇 = 334
第5節 政策決定의 參與者 = 334
第6節 政策分析 = 336
1. 序說 = 336
2. 政策分析의 性格 = 337
3. 政策分析과 體制分析의 差異 = 337
4. 政策分析의 過程 = 338
5. 政策分析技法 = 339
6. 政策分析의 問題點 = 341
第7節 危險(Risk)狀況과 政策決定 = 342
1. 序說 = 342
2. 危險의 觀點과 새로운 分析摸索 = 343
3. 危險에 관한 政策決定의 代案 = 344
第4章 政策執行 = 346
第1節 政策執行의 意義 = 346
第2節 政策執行의 諸要素 = 346
1. 目標 = 346
2. 尺度 = 347
3. 測定 = 347
4. 說明 = 347
第3節 政策執行에 관한 理論模型 = 347
1. Pressman & Wildavsky의 견해 = 347
2. Van Meter and Van Horm의 견해 = 348
3. Mazmanihan and Sabatier의 견해 = 349
4. Ripley and Franklin의 견해 = 349
第4節 政策執行의 類型 = 350
1. 고전적 기술관료형 = 351
2. 지시적 위임형 = 351
3. 협상형 = 351
4. 재량적 실험형 = 351
5. 관료적 기업가형 = 351
第5節 政策執行의 沮害要因 = 352
1. 不充分한 資源 = 352
2. 不完全한 知識 = 352
3. 組織의 問題 = 352
4. 複雜한 環境 = 352
5. 政策執行家들의 偏見 = 352
第6節 政策執行의 能力向上方案 = 353
1. 明確한 理論의 支持 = 353
2. 明確한 目標의 設定 = 353
3. 執行機關리더의 力量 = 353
4. 執行過程에서 外部機關의 支持 = 353
5. 目標優先順位의 잦은 變更禁止 = 354
第5章 政策評價 = 355
第1節 意義 = 355
1. 政策評價의 槪念 = 355
2. 政策評價의 必要性 = 355
第2節 政策評價의 目的 및 基準 = 356
1. 政策評價의 目的 = 356
2. 政策評價의 基準 = 356
第3節 政策評價의 類型 = 357
1. 過程評價와 影響評價 = 357
2. 事前評價·執行過程評價·事後評價 = 357
第4節 政策評價의 機關과 方法 = 358
1. 評價機關 = 358
2. 評價方法 = 358
第5節 政策評價의 過程 = 359
1. 探索·償還判斷段階 = 359
2. 評價의 目標와 對象의 確定段階 = 359
3. 調査設計段階 = 359
4. 分析·解釋段階 = 359
第6節 政策評價의 活用 = 359
1. 活用의 意義 = 359
2. 政策評價에서 活用問題가 提起되는 理由 = 360
3. 政策評價의 活用에 影響을 미치는 諸要因 = 360
4. 政策評價活用의 沮害要因 = 361
第7節 메타評價 = 362
1. 意義 = 362
2. 메타평가의 槪念 및 登場背景 = 363
3. 메타평가의 類型 = 363
4. 통제메커니즘(Control mechanism)으로서의 메타평가 = 364
第8節 政治評價 = 365
1. 政治評價의 槪念 = 365
2. 政治評價의 必要性 = 365
3. 政治評價에서의 考慮要素 = 365
第9節 政策評價의 限界 = 366
1. 目標上의 問題點 = 366
2. 評價管理上의 問題點 = 366
3. 統制集團設定上의 問題點 = 366
4. 規範的 評價上의 問題點 = 367
第6章 體制分析·管理科學 = 368
第1節 體制分析 = 368
1. 序說 = 368
2. 體制分析의 特徵 = 369
3. 體制分析의 節次 = 369
4. 體制分析과 政策分析의 異同 = 370
5. 體制分析과 OR·費用-便益分析 = 370
6. 體制分析과 PPBS = 371
7. 體制分析의 長點과 限界 = 371
第2節 管理科學 = 372
1. 序說 = 372
2. 管理科學의 特徵 = 372
3. 管理科學의 適用過程 = 373
4. 管理科學의 限界 = 373
5. 線形計劃 = 374
6. 計劃評價檢討技法 = 375
7. 特期行列理論 = 375
8. 게임理論 = 377
9. 模擬實驗 = 377
第7章 企劃과 運營計劃 = 379
第1節 企劃 = 379
1. 序說 = 379
2. 企劃制度의 發達要因 = 380
3. 企劃制度와 民主主義 = 381
4. 企劃의 定向 = 382
5. 企劃의 類型 = 383
6. 企劃機構 = 386
7. 企劃過程 = 387
8. 企劃의 原則 = 389
9. 企劃의 限界 = 389
第2節 運營計劃 = 390
1. 序說 = 390
2. 運營計劃의 目的 및 必要性 = 390
3. 運營計劃의 段階 및 構造 = 391
4. 우리나라의 運營計劃制度 = 391
第3節 審査分析 = 392
1. 意義 = 392
2. 審査分析의 目的 = 392
3. 審査分析의 機關 및 對象 = 392
4. 審査分析의 種類 = 393
5. 審査分析의 節次와 方法 = 393
第4節 企劃의 그레샴의 法則 = 394
1. 意義 = 394
2. 原因 = 394
第5節 連動計劃 = 395
1. 意義 = 395
2. 必要性 = 395
3. 連動計劃의 長·短點 = 395
4. 우리나라의 連動計劃 = 396
第4篇 人事行政論
第1章 人事行政의 一般理論 = 399
第1節 人事行政의 意義 = 399
1. 人事行政의 定議와 範圍 = 399
2. 人事行政의 重要性 = 400
3. 人事行政의 3大 變數 및 體系 = 400
4. 人事行政의 方法論 = 401
5. 人事行政의 機能 = 401
6. 私企業의 人事管理와 差異 = 401
7. 地方自治와 人事行政 = 401
第2節 人事行政의 發達 = 402
1. 美國人事行政의 發達 = 402
2. 英國人事行政의 發達 = 403
3. 우리나라 人事行政의 發達 = 403
第3節 人事行政機關 = 405
1. 序說 = 405
2. 各國의 中央人事機關 = 406
3. 中央人事機關의 組織上의 性格과 問題點 = 406
4. 中央人事機關의 機能 = 408
5. 우리나라 中央人事機關의 問題點 = 408
第4節 獵官主義의 情實主義 = 409
1. 意義 = 409
2. 獵官主義와 情實主義와의 差異 = 409
3. 獵官主義의 沿革 및 發展要因 = 409
4. 獵官主義의 利點 = 411
5. 獵官主義의 弊害와 實積主義의 擡頭 = 411
6. 우리나라의 獵官主義 = 412
第5節 實績主義 = 412
1. 意義 = 412
2. 實績主義의 發達要因 = 413
3. 實績主義의 樹立過程 = 413
4. 實績主義의 內容 = 415
5. 實績主義의 利點과 弊害 = 415
6. 實績主義와 獵官主義의 調和 = 416
第6節 職業公務員制 = 416
1. 序說 = 416
2. 職業公務員制와 實積主義公務員制와의 差異 = 417
3. 職業公務員制의 樹立要件 = 418
4. 職業公務員制의 內容 = 419
5. 다른 制度와의 關係 = 419
6. 職業公務員制의 利點과 問題點 = 420
第7節 積極的 人事行政 = 420
1. 意義 = 420
2. 積極的 人事行政의 擡頭背景 = 420
3. 積極的 人事行政의 內容 = 421
4. 消極的 人事行政 = 421
第2章 公務員制度와 公職의 分類 = 423
第1節 經歷織과 特殊經歷織 = 423
1. 經歷織公務員 = 423
2. 特殊經歷織公務員 = 424
第2節 職位分類制와 階級諸 = 425
1. 職位分類制 = 425
2. 階級制 = 430
第3節 開放型과 閉鎖型 = 432
1. 序說 = 432
2. 開放型과 閉鎖型의 長·短點 = 433
3. 開放型과 閉鎖型의 比較 = 433
第4節 其他公職의 種類 = 434
1. 國家公務員와 地方公務員 = 434
2. 政務官과 行政官 = 434
3. 正公務員과 準公務員 = 435
4. 科學·技術織公務員 = 435
第3章 充員過程 = 436
第1節 人力計劃 = 436
1. 人力計劃의 意義 = 436
2. 人力計劃이 중요한 理由 = 436
3. 人力計劃의 過程 = 436
第2節 募集 = 437
1. 序說 = 437
2. 積極的 募集 = 437
3. 募集에 있엇의 資格要件 = 438
第3節 試驗 = 440
1. 序說 = 440
2. 試驗의 效用度를 測定하는 方法 = 440
3. 試驗의 種類 = 441
4. 우리나라의 試驗制度 = 441
第4節 試補任用 = 442
1. 意義 = 442
2. 任用節次 = 442
第4章 能力發展 = 443
第1節 敎育訓練 = 443
1. 序說 = 443
2. 訓練의 目的과 需要 = 444
3. 訓練의 種類 = 445
4. 訓練의 方法 = 446
5. 訓練에 대한 事後評價 = 449
6. 訓練에 대한 抵抗과 克復 = 449
7. 韓國公務員敎育訓練의 問題點과 方向 = 450
第2節 勤務性的評定 = 450
1. 意義 = 450
2. 勤務性的評定의 目的과 用途 = 451
3. 勤務性的評定의 方法 = 451
4. 勤務性的評定의 運營 = 453
5. 勤務性的評定의 批判과 方向 = 455
第3節 昇進制度 = 456
1. 序說 = 456
2. 昇進의 範圍 = 456
3. 昇進의 基準 = 457
4. 우리나라의 昇進制度 = 458
第4節 轉職·轉報·派遣勤務 = 459
1. 意義 = 459
2. 轉職·轉報의 合理的 利用과 惡用 = 459
3. 轉職·轉報의 問題點 = 460
4. 우리나라의 現行制度 = 460
第5節 公務員의 能力發展 = 461
1. 意義 = 461
2. 能力發展의 必要性 = 461
3. 能力發展의 前提 = 462
4. 公務員의 能力發展을 위한 制度的 方案 = 462
5. 韓國公務員의 能力發展의 問題點 = 462
第5章 職務分析·職務評價·職務擴張 = 463
第1節 職務分析 = 463
1. 意義 = 463
2. 職務分析의 節次 = 463
3. 職務分析의 判斷基準 = 463
第2節 職務評價 = 464
1. 意義 = 464
2. 職務評價의 方法 = 464
第3節 職務擴張 = 465
1. 意義 = 465
2. 職務擴張의 內容 = 465
第6章 士氣 = 466
第1節 士氣의 一般理論 = 466
1. 序說 = 466
2. 士氣의 性格 = 466
3. 士氣를 規制하는 諸要因 = 467
4. 士氣의 測定方法 = 468
5. 韓國公務員士氣의 問題點과 改善方向 = 469
第2節 報酬 = 469
1. 序說 = 469
2. 報酬의 基本原則과 一般的 水準의 決定要因 = 470
3. 報酬體系 = 472
4. 報酬表의 作成 = 472
5. 韓國公務員報酬의 問題點과 改善方向 = 473
第3節 年金 = 474
1. 序說 = 474
2. 基金造成 = 475
3. 年金의 種類 = 476
4. 韓國의 公務員年金制度 = 476
第4節 公務員團體 = 477
1. 序說 = 477
2. 公務員團體의 必要性 = 477
3. 公務員團體의 活動內容 = 478
4. 韓國公務員團體의 問題點과 改善方向 = 478
第5節 提案制度 = 479
1. 意義 = 479
2. 提案制度의 長點 = 479
3. 提案制度의 短點 = 479
4. 提案制度의 運營節次 = 480
5. 提案制度의 成功的 運營을 위한 要件 = 481
第6節 苦衷處理 = 481
1. 意義 = 481
2. 苦衷處理의 必要性 = 481
3. 苦衷處理의 節次 = 481
4. 韓國의 苦衷處理制度 = 481
第7節 人事相談 = 482
1. 意義 = 482
2. 人事相談의 方法 = 482
3. 人事相談의 特徵 및 機能 = 483
第7章 勤務規律 = 484
第1節 忠誠 = 484
1. 意義 = 484
2. 忠誠의 必要性 = 484
3. 忠誠의 限界 = 484
4. 忠誠과 人權과의 關係 = 485
5. 忠誠審査 = 485
第2節 公務員의 倫理 = 486
1. 序說 = 486
2. 公務員倫理의 內容 = 486
3. 公務員倫理確立沮害要因 = 487
4. 公務員倫理의 確立方案 = 487
第3節 公務員의 行動規範·義務 = 488
1. 意義 = 488
2. 公務員의 法的 義務 및 行動規範 = 488
第4節 公務員의 政治的 中立 = 488
1. 序說 = 488
2. 政治的 中立의 內容 = 489
3. 政治的 中立의 確立要件 = 490
4. 政治的 中立과의 關聯問題 = 490
5. 政治的 中立의 問題點과 方向 = 490
6. 韓國公務員의 政治的 中立 = 491
第5節 腐敗와 그 對策 = 492
1. 腐敗의 意味 = 492
2. 腐敗의 類型 = 492
3. 腐敗의 素地 = 493
4. 腐敗의 影響 = 494
5. 腐敗에 대한 對策 = 495
第6節 懲戒와 訴請 = 496
1. 身分保障 = 496
2. 懲戒制度 = 497
3. 所請 = 499
第8章 人事行政의 未來 = 500
1. 環境의 變化와 行政 = 500
2. 人事行政의 發展方向 = 501
第5篇 財務行政論
第1章 財務行政과 豫算理論 = 505
第1節 財務行政의 意義와 硏究對象 = 505
1. 財務行政의 意義 = 505
2. 財務行政의 硏究對象 = 506
3. 財務行政硏究의 發展方向 = 507
第2節 豫算의 意義와 機能 = 507
1. 豫算의 意義 = 507
2. 豫算의 機能 = 509
第3節 豫算原則 = 510
1. 意義 = 510
2. 傳統的 豫算原則 = 510
3. 現代的 豫算原則 = 512
4. 豫算原則의 調和 = 513
第2章 豫算關係法規와 豫算組織 = 514
第1節 財務行政(예산)의 法的 基礎 = 514
1. 序說 = 514
2. 憲法 = 514
3. 豫算會計法 = 514
4. 企業豫算會計法 = 514
5. 政府投資機關豫算會計法 = 515
6. 地方財政法·地方稅法·地方公企業法 = 515
第2節 豫算關係組織 = 516
1. 기본체계 = 516
2. 中央豫算機關의 機能 = 517
3. 中央豫算機關의 位置 = 517
4. 韓國의 中央豫算機關 = 518
第3章 豫算의 種類와 內容分類 = 520
第1節 豫算의 種類 = 520
1. 一般會計豫算과 特別會計豫算 = 520
2. 本豫算·修正豫算·追加更正豫算 = 521
3. 暫定豫算·假豫算·準豫算 = 521
4. 基金과 政府投資機關豫算 = 522
5. 總計豫算과 純計豫算 = 523
6. 信託豫算과 實行豫算 = 523
7. 品目別 豫算·成果主義豫算·計劃豫算·零基準豫算 = 524
第2節 豫算의 內容分類 = 525
1. 豫算分類의 意義 = 525
2. 豫算分類의 目的 = 525
3. 豫算分類의 基準 = 526
第3節 公企業豫算 = 534
1. 序說 = 534
2. 公企業豫算의 特徵 = 534
3. 官廳豫算·私企業豫算과의 差異點 = 535
4. 公企業豫算의 方向 = 535
第4節 資本豫算 = 536
1. 序說 = 536
2. 資本豫算의 特徵 = 536
3. 資本豫算의 長·短點 = 536
4. 資本豫算制度의 發達 = 537
5. 韓國의 資本豫算 = 538
第5節 租稅支出豫算 = 538
1. 意義 = 538
2. 分類體系 = 538
3. 特徵 = 538
第4章 豫算制度 = 540
第1節 豫算制度의 發達 = 540
1. 序說 = 540
2. 英國豫算制度의 發達 = 540
3. 美國豫算制度의 發達 = 541
4. 韓國豫算制度의 發達 = 541
第2節 品目別 豫算制度 = 542
1. 意義 = 542
2. 品目別 豫算制度의 長·短點 = 542
3. 品目別 豫算制度의 內容 = 544
第3節 成果主義豫算制度 = 544
1. 意義 = 544
2. 成果主義 豫算制度의 發達 = 544
3. 成果主義 豫算制度의 節次 = 545
4. 成果主義 豫算制度의 長·短點 = 545
5. 成果主義 豫算制度의 導入上의 問題點 = 546
第4節 計劃豫算制度 = 546
1. 序說 = 546
2. 計劃豫算의 發達要因 = 547
3. 計劃豫算의 篇成過程 = 548
4. 計劃豫算의 構成要素 및 事業構造 = 548
5. 計劃豫算의 長點 및 問題點 = 549
6. 品目別 豫算·成果主義豫算·計劃豫算의 特徵比較 = 550
7. MBO의 特徵 및 PPBS와의 模型比較 = 550
第5節 零基準豫算制度 = 552
1. 序說 = 552
2. 零基準豫算의 發達 = 552
3. 零基準豫算의 特徵 = 553
4. 零基準豫算의 節次 = 553
5. 零基準豫算의 長·短點 = 554
6. 韓國行政에의 導入上의 問題點 = 555
第6節 日沒豫算制度 = 556
1. 序說 = 556
2. 日沒法의 基本前提 = 556
3. 日沒法의 主要特徵 = 556
4. ZBB와의 異同 = 557
5. 日沒法의 問題點 = 557
第7節 韓國豫算制度의 問題點 = 558
1. 統制中心의 豫算制度 = 558
2. 資金의 適期供給不振 = 558
3. 豫算科目의 細分化 = 558
4. 行政人의 倫理性의 未確立 = 558
第5章 豫算過程 = 559
第1節 豫算過程의 意義 = 559
1. 豫算過程의 意義 = 559
2. 豫算過程의 4段階 = 559
第2節 豫算過程을 보는 視覺 = 560
1. 總體主義 = 560
2. 漸增主義 = 561
第3節 豫算의 編成 = 561
1. 序說 = 561
2. 豫算編成의 類型 = 562
3. 豫算編成의 過程 및 形式 = 562
4. 豫算申請 = 564
5. 韓國豫算審議의 問題點과 改善方向 = 565
第4節 豫算의 審議 = 566
1. 序說 = 566
2. 豫算審議의 變數 = 567
3. 各國豫算審議의 比較 = 568
4. 韓國豫算審議의 特徵과 過程 = 569
5. 韓國豫算審議의 問題點과 改善方向 = 571
第5節 豫算의 執行 = 572
1. 序說 = 572
2. 豫算執行의 節次와 原則 = 573
3. 豫算執行의 統制性 = 574
4. 豫算執行의 伸縮性 = 575
5. 豫算執行上 經費不足의 發生要因 및 對處方案 = 577
第6節 會計檢討 = 577
1. 意義 = 577
2. 傳統的 會計檢討에 대한 批判 = 578
3. 會計檢討機關 = 578
4. 會計檢討의 種類 = 579
5. 豫算過程과 會計와의 連繫 = 580
6. 韓國의 會計檢査機關 = 581
第7節 決算 = 582
1. 意義 = 582
2. 豫算과 決算 = 583
3. 機能과 效果 = 583
4. 韓國의 決算過程 = 584
5. 韓國의 決算制度의 問題點 = 585
第8節 韓國豫算過程 = 585
1. 制度上의 特徵 = 585
2. 行態上의 特徵 = 586
第6章 豫算改革 = 587
第1節 豫算改革의 意義의 定向 = 587
1. 豫算改革의 意義 = 587
2. 豫算改革의 定向 = 587
第2節 豫算改革의 內容 = 588
1. 公共서비스제공의 흐름 = 588
2. 豫算改革의 內容 = 588
3. 豫算改革의 評價 = 590
第7章 政府會計 및 公企業會計 = 591
第1節 政府會計의 必要性 = 591
1. 私企業과 政府(公企業)의 差異 = 591
2. 會計處理基準 = 591
3. 政府會計의 分類 = 592
4. 複式簿記의 導入必要性 = 593
第2節 會計의 變遷과 定議 = 594
1. 會計의 變遷과 現代社會의 定議 = 594
2. 會計의 基本假定 = 595
3. 會計情報의 有用性을 提高하기 위한 理論體系 = 597
4. 會計原則 = 599
第3節 政府 및 政府投資機關會計 = 600
1. 借邊과 貸邊 = 600
2. 貸借對照表 = 601
3. 損益計算書 = 602
4. 基本財務諸表 = 606
第8章 豫算과 國家政策 = 607
第1節 企劃과 豫算 = 607
1. 序說 = 607
2. 企劃과 豫算의 乖離 = 608
3. 企劃과 豫算의 有機的 統合의 必要性 = 609
4. 企劃과 豫算의 統合方案 = 609
第2節 豫算과 財政政策 = 609
1. 序說 = 609
2. 財政政策의 特徵과 目標 = 610
3. 豫算과 財政政策 = 610
4. 財政政策의 道具 = 610
5. 財政支出과 收入의 機能 = 611
第9章 購買行政 = 613
第1節 購買行政의 意義와 重要性 = 613
1. 購買行政의 意義 = 613
2. 購買行政의 重要性 = 613
第2節 集中購買制度 = 613
1. 意義 = 613
2. 集中購買와 分散購買 = 614
3. 集中購買制度의 長·短點 = 614
第3節 中央購買機關 = 615
1. 外國의 中央購買機關 = 615
2. 韓國의 中央購買機關 = 616
第4節 購買行政의 節次 = 616
1. 需要判斷 = 616
2. 購買契約 = 616
3. 收納과 檢査 = 617
4. 引渡와 保管 = 617
5. 代金支拂 = 617
第10章 現金管理 = 618
第1節 現金管理의 意義 = 618
1. 現金管理의 槪念 = 618
2. 現金管理와 投資 = 618
3. 現金管理의 負債 = 618
第2節 現金管理의 重要性 = 619
1. 稅入增大의 效果 = 619
2. 現金에 대한 不正과 誤謬防止 = 619
3. 현명한 現金支拂政策 = 619
4. 현재의 豫算環境과 現金管理 = 619
第3節 現金管理의 內容 = 619
1. 現金收入 등에서의 不正과 誤謬의 防止 = 620
2. 現金收入의 極大化 = 620
3. 旅遊資金의 投資 = 620
4. 短期負債 = 620
5. 現金 適正保有量 및 保有期間의 決定 = 620
6. 統制口座와 支拂口座의 設定 = 620
第4節 現金흐름의 豫測 = 621
第5節 現金管理 豫算시스템 = 621
1. 現金管理와 現金管理情報시스템 = 621
2. 情報産業의 發達과 現金管理 = 622
第6篇 地方 및 都市行政論
第1章 地方自治 = 625
第1節 地方自治制의 本質 = 625
1. 地方自治의 生成過程 = 625
2. 地方自治制의 特質과 時代的 當爲性 = 626
第2節 地方自治 = 630
1. 序說 = 630
2. 英·美刑과 大陸刑 地方自治制度 = 631
3. 地方自治의 機能 = 632
4. 地方自治와 住民의 關係 = 632
5. 地方自治의 現代的 傾向 = 634
6. 地方行政 區域 = 634
第3節 地方自治團體 = 635
1. 地方自治團體의 特徵 및 構成要素 = 635
2. 地方自治團體의 特徵 = 636
3. 地方自治團體의 種類 = 637
第2章 地方議會 = 641
第1節 地方議會의 意義 = 641
1. 地方議會의 槪念 = 641
2. 地方議會의 存在樣態 = 641
第2節 地方議會의 機能 = 644
1. 政策決定機能 = 644
2. 統制機能 = 645
3. 請願處理機能 = 645
4. 人事機能 = 645
5. 自律機能 = 645
第3節 地方議會의 構成 = 646
1. 地方議會의 構成方法 = 646
2. 選擧權과 被選擧權 = 646
3. 地方議會의 規模 = 646
4. 地方議員의 地位 = 647
5. 地方議員의 報酬와 任期 = 648
6. 地方選擧와 政黨參與 = 649
7. 地方議會와 團體長과의 關係 = 650
第4節 地方議會의 內部組織 = 651
1. 議長團 = 651
2. 委員會 = 652
第3章 地方行政 = 653
第1節 地方行政의 基本理念 = 653
1. 民主主義 實踐場으로서 地方行政 = 653
2. 韓國的 시스템으로서의 地方行政 = 653
第2節 地方行政의 基本目標 = 654
1. 地域經濟의 基盤强化와 成長 = 654
2. 農漁村所得의 增進과 國民福祉水準의 提高 = 655
3. 地域開發의 效率的 隨行 = 655
4. 國民資質의 向上 = 655
第3節 地方行政의 基本原理 = 655
1. 中央과 地方間 機能再配分 = 655
2. 資源活用과 環境管理의 調和 = 656
3. 持續可能한 地域開發 = 656
4. 自治能力의 涵養 = 657
5. 地域實情에 맞는 問題解決 메커니즘의 開發 = 657
第4節 行政事務의 配分과 調整 = 657
1. 必要性 = 657
2. 原則 = 658
3. 基準 = 658
4. 實際 = 658
第5節 中央統制 = 659
1. 意義 = 659
2. 强化理由 = 659
3. 中央統制의 必要性 = 660
4. 中央統制의 方法 = 660
5. 中央統制의 限界 = 661
6. 中央統制의 方向 = 661
第6節 對民行政 = 662
1. 意義 = 662
2. 特徵 = 662
3. 機能 = 662
4. 沮害要因 = 662
5. 改善方案 = 663
第7節 地方住民의 行政參與 = 663
1. 地方住民의 地位 = 663
2. 住民參與와 協同의 必要性 = 663
3. 住民參與와 協同의 方向 = 663
4. 住民參與의 方法 = 664
5. 住民參與幅의 擴大方向 = 664
第8節 地方行政需要 = 664
1. 意義 = 664
2. 行政需要의 變化內容 = 665
3. 行政機構의 整備 = 665
第9節 地方財政 = 665
1. 意義 및 目的 = 665
2. 韓國地方財政의 問題點 = 666
3. 改善方向 = 666
第10節 地方行政의 生産性 = 666
1. 意義 = 666
2. 測定指標 = 666
3. 生産性의 提高方案 = 667
第11節 廣域行政 = 667
1. 序說 = 667
2. 廣域行政의 促進要因 = 667
3. 廣域行政의 長·短點 = 668
4. 廣域行政의 方式 = 668
5. 우리나라의 廣域行政 = 669
第12節 地方行政文化 = 669
1. 地方行政文化의 意義 = 669
2. 文化, 行政文化 및 地方行政文化 = 670
3. 韓國地方行政文化의 主要內容 = 670
第13節 韓國地方行政의 問題點 = 671
1. 地方行政의 特徵 = 671
2. 韓國地方行政의 問題點 = 671
3. 改善方案 = 671
第4章 都市의 基礎理論 = 673
第1節 都市의 存在意義 = 673
1. 都市의 存在理由 = 673
2. 都市經濟原理 = 673
3. 都市生態理論 = 674
第2節 都市의 空間構造 = 675
1. 演繹的 理論 = 675
2. 歸納論 = 676
第3節 都市成長理論 = 677
1. 都市基盤理論 = 677
2. 人間生態論的 理論 = 678
3. 커뮤니케이션이론 = 678
4. 都市規模齒車理論 = 678
5. 臨界水準(threshold)理論 = 679
6. 中心地理論 = 679
7. 成長據點理論 = 679
第4節 都市定住體系 = 680
1. 大都市 = 680
2. 成長據點都市 = 681
3. 新都市 = 681
4. 中間都市 = 682
第5章 都市化 = 683
第1節 都市의 槪念 및 本質 = 683
1. 都市의 槪念 = 683
2. 都市의 本質 = 683
第2節 都市化의 槪念과 理論 = 684
1. 都市化의 槪念 = 684
2. 都市化의 原因 = 685
3. 都市化의 前提條件 = 685
4. 都市化過程 = 686
第3節 都市化의 問題點 = 687
1. 宗主都市化 現象 = 687
2. 大都市圈의 外延的 擴散 = 687
3. 假 都市化 現象 = 687
第6章 都市行政 = 689
第1節 序說 = 689
1. 都市行政의 意義 = 689
2. 都市行政의 硏究範圍 = 689
3. 都市行政의 原理 = 689
第2節 都市行政管理 = 690
1. 中央政府와 都市政府의 關係 = 690
2. 都市政府의 組織 = 690
3. 都市政府의 人事 = 691
4. 都市政府의 財政 = 691
5. 住民參加 = 692
第3節 都市行政 = 692
1. 都市住宅行政 = 692
2. 都市交通行政 = 693
3. 都市土地行政 = 693
4. 都市環境行政 = 693
5. 都市計劃 = 694
第7篇 行政統制論
第1章 統制 = 697
第1節 統制의 意義 = 697
1. 統制의 槪念 = 697
2. 統制의 特性 = 697
3. 統制의 接近方法 = 697
第2節 統制의 原則과 過程 = 698
1. 統制의 原則 = 698
2. 統制의 過程 = 699
第3節 行政統制의 費用 = 700
1. 效果性 費用 = 700
2. 執行費用 = 700
第4節 審査分析 = 701
1. 序說 = 701
2. 審査分析의 種類와 方法 = 701
第2章 內部統制 = 703
第1節 管理統制 = 703
1. 管理統制의 意義 = 703
2. 管理統制와 企劃과의 關係 = 703
3. 統制의 種類 = 703
第2節 監察的 統制 = 704
1. 監察的 統制의 意義 = 704
2. 監察的 統制의 手段 = 704
第3章 外部統制 = 706
第1節 民衆統制 = 706
1. 民衆統制의 意義 = 706
2. 民衆統制의 方法 = 706
第2節 立法統制 = 708
1. 立法統制의 意義 = 708
2. 立法統制의 方法 = 708
3. 立法統制의 限界 = 709
第3節 司法統制 = 709
1. 司法統制의 意義 = 709
2. 司法統制의 方法 = 710
3. 司法統制의 限界 = 710
第4節 옴부즈만制度 = 710
1. 옴부즈만制度의 意義 = 710
2. 옴부즈만制度의 特徵 = 711
3. 옴부즈만制度의 長·短點 = 711
4. 發展途上國의 옴부즈만制度 = 712
5. 韓國의 行政統制의 現實 = 712
6. 韓國의 옴부즈만制度의 導入方案 = 713
第5節 行政統制의 限界와 統制力의 向上方案 = 713
1. 行政統制의 限界 = 713
2. 行政統制力의 向上方案 = 714
第4章 行政責任·行政改革 = 715
第1節 行政責任 = 715
1. 序說 = 715
2. 基準과 本質 = 716
3. 類型 = 717
4. 保障 = 718
第2節 行政改革 = 719
1. 序說 = 719
2. 行政改革의 必要性 = 720
3. 行政改革의 接近方法 = 721
4. 行政改革의 過程 = 723
5. 行政改革에 대한 抵抗과 그 對策 = 724
6. 韓國의 行政改革 = 726
第8篇 比較 및 發展行政論
第1章 比較行政論 = 731
第1節 比較行政의 意義 = 731
1. 比較行政의 意義 = 731
2. 比較行政의 目的 = 731
3. 比較行政의 擡頭 및 發展 = 732
第2節 比較行政의 接近方法 = 733
1. 리그스의 分類 = 733
2. 헤디의 分類 = 734
第3節 리그스의 一般體制模型과 批判 = 734
1. 리그스의 一般體制模型 = 734
2. 프리즘적 社會의 行政體制模型 = 735
3. 一般體制模型에 대한 批判 = 736
第4節 新生國行政體制의 特徵 = 737
1. 序說 = 737
2. 新生國行政體制의 理論的 模型 = 737
3. 新生國行政體制의 特徵 = 739
第5節 發展途上國 社會環境의 特徵 = 741
1. 政治的 環境 = 741
2. 經濟的 環境 = 741
3. 社會·文化的 環境 = 741
4. 一般的 環境 = 742
第6節 比較行政論과 發展行政論의 關係 = 742
第2章 發展行政論 = 743
第1節 發展行政 = 743
1. 序說 = 743
2. 發展行政의 擡頭 = 744
3. 發展行政의 特色 = 745
4. 發展의 類似槪念 = 745
5. 發展行政의 接近方法 = 746
6. 旣存行政理論의 修正 = 747
7. 發展行政理論의 問題點과 方向 = 748
第2節 國家發展 = 748
1. 國家發展의 意義 = 748
2. 國家發展의 性格 = 748
3. 發展途上國의 特殊狀況과 行政 = 748
4. 國家發展을 위한 行政의 役割 = 749
5. 國家發展의 戰略 = 749
6. 國家發展을 위한 行政發展 = 750
第3節 行政發展 = 751
1. 序說 = 751
2. 行政發展과 政治發展의 관계 = 752
第4節 우리나라 發展行政의 方向 = 753
1. 行政環境面 = 753
2. 行政組織面 = 753
3. 行政人面 = 754
第9篇 行政哲學
第1章 行政哲學 = 757
第1節 行政哲學의 槪念 = 757
第2節 行政哲學과 價値 = 758
1. 價値와 事實 = 758
2. 價値의 本質 및 構成要素 = 758
第3節 行政이 追求하는 價値 = 758
1. 本質的 行政價値 = 759
2. 手段的 行政價値 = 760
3. 行政價値의 具現 = 760
第2章 行政倫理 = 762
第1節 行政에서 倫理의 問題 = 762
第2節 行政倫理의 槪念 = 763
第3節 行政倫理의 理論 = 765
1. 政治·行政一元論 = 765
2. 意思決定理論 = 766
3. 對向文化 批評理論 = 767
第4節 行政倫理와 政策 = 768
第3章 公益 = 770
第1節 公益의 意義 = 770
第2節 公益에 대한 認識 = 770
1. 積極的 認識 = 770
2. 消極的 認識 = 771
3. 折衷的 認識 = 771
第3節 公益의 形成者 = 771
1. 單一의 政策形成者 = 771
2. 多數의 利害關係者 = 772
3. 國會議員·政黨人 = 772
第4節 公益의 規範性과 變數 = 772
1. 規範性 = 772
2. 變數 = 772
第5節 公益槪念의 特徵 = 773
第4章 社會的 衡平 = 774
第1節 行政에 있어서 社會的 衡平社會的 衡平의 問題 = 774
第2節 社會的 衡平의 意義 = 775
第3節 社會的 衡平의 本質 = 775
第4節 社會的 衡平의 根據 = 776
1. 平等主義 = 776
2. 實績主義 = 778
3. 欲求主義 = 779
第5章 社會指標 = 781
第1節 社會指標의 意義 = 781
第2節 社會指標의 擡頭要因 = 781
1. 社會指標의 限界 = 781
2. 社會開發의 推進 = 781
第3節 社會指標의 性格 = 782
1. 人本主義 = 782
2. 規範指向性 = 782
3. 綜合性 = 782
4. 社會의 變動에 對應할 수 있는 情報 = 782
5. 個人水準의 情報重視 = 782
6. 成果中心의 情報重視 = 782
第4節 社會指標의 必要性과 有用性 = 782
第5節 社會指標의 類型과 接近方法 = 783
1. 社會指標의 類型 = 783
2. 社會指標의 接近方法 = 783
第6節 社會指標의 對象 = 784
第7節 韓國에 있어서의 社會指標 = 784
第8節 社會指標의 問題點과 改善方向 = 785
1. 社會指標의 問題點 = 785
2. 社會指標의 改善方向 = 785
第10篇 特殊分野別 行政
第1章 行政情報體系 = 789
第1節 情報化의 意義 = 789
第2節 情報化의 定議와 特徵 = 790
1. 情報化의 定議 = 790
2. 情報化의 特徵 = 790
第3節 情報化의 必要性 및 戰略 = 791
1. 情報化의 必要性 = 791
2. 情報化의 戰略 = 792
第4節 行政情報體系 開發段階 = 793
1. 問題認識 段階 = 793
2. 妥當性(feasibility) 檢討段階 = 794
3. 시스템 分析段階 = 794
4. 시스템 設計段階 = 795
5. 코딩단계 = 795
6. 평가단계 = 795
第5節 情報化와 인터넷 = 796
1. 意義 = 796
2. 인터넷의 特徵과 機能 = 796
3. 인터넷의 影響 = 797
第6節 情報化政策 = 799
1. 情報産業政策 = 799
2. 情報源 및 데이터베이스 管理 = 799
3. 컴퓨터犯罪 = 800
4. 情報公開 = 800
第7節 情報化의 期待效果 및 課題 = 801
1. 情報化의 期待效果 = 801
2. 情報化의 課題 = 802
第2章 象徵行政 = 805
第1節 象徵行政의 槪念 및 必要性 = 805
1. 象徵의 意味 = 805
2. 象徵行政의 槪念 = 806
3. 象徵行政의 必要性 = 807
第2節 象徵行政의 象徵性表出要因 = 807
1. 行政自體에 관련한 要因 = 807
2. 行政에 관련된 要因 = 808
第3節 行政過程에서의 象徵의 作用 = 809
1. 問題定議過定에서의 象徵作用 = 809
2. 問題解決過程에서의 象徵作用 = 811
3. 評價過程에서의 象徵作用 = 812
第3章 福祉行政 = 815
第1節 福祉行政의 意義 = 815
1. 福祉行政의 槪念 = 815
2. 公共福祉, 社會福祉 및 社會事業 = 815
3. 公共部門과 民間部門의 役割 = 815
第2節 福祉行政理念 = 816
第3節 福祉行政의 發展過程 = 817
1. 1950년대 = 817
2. 60∼70년대 중반 = 817
3. 70∼80년대 후반 = 817
4. 80년대 후반∼현재 = 818
第4節 各部門別 福祉 = 818
1. 意義 = 818
2. 中央政府의 福祉豫算現況 = 819
3. 老人福祉 = 819
4. 障碍人福祉 = 820
5. 靑少年 및 兒童福祉現況 = 820
6. 婦女福祉 = 821
第5節 福祉行政變數 = 822
1. 福祉環境 = 822
2. 福祉行政의 理念 = 822
3. 福祉財政 = 823
4. 福祉推進 主體 = 823
5. 福祉行政體系 = 824
6. 南北統一 = 825
第6節 福祉行政의 方向 = 825
1. 國家 및 地域競爭力確保 = 825
2. 環境的으로 持續可能한 開發 = 826
3. 새로운 經濟秩序形成 = 826
4. 福祉主體의 多元化 = 826
5. 福祉專門家의 養成 = 826
第4章 土地行政 = 827
第1節 土地의 定議 및 特性 = 827
1. 土地의 定議 = 827
2. 土地의 特性 = 827
第2節 土地問題 = 829
1. 土地資源의 不足現狀 深化 = 829
2. 開發利益의 私有化 = 829
3. 土地所有의 偏重 = 830
第3節 土地行政의 槪念 및 必要性 = 830
1. 土地行政의 槪念 = 830
2. 政府介入의 必要性 = 830
3. 土地行政의 目標 = 831
第4節 土地行政의 內容 = 832
1. 土地利用計劃 = 832
2. 土地開發과 供給 = 832
3. 開發利益還收制度 = 833
第5章 環境行政 = 834
第1節 環境問題의 重要性 = 834
1. 環境問題와 健康 = 834
2. 環境問題와 生活·生存 = 834
3. 環境問題와 國家發展 = 834
第2節 環境問題의 本質 = 835
1. 環境의 槪念 및 特性 = 835
2. 環境問題의 定議와 特徵 = 835
3. 環境問題의 擡頭背景 = 837
第3節 環境行政의 接近方法 = 838
1. 歷史的·哲學的 接近法 = 838
2. 經濟學的 接近法 = 838
3. 法學的 接近法 = 839
4. 國際的 接近法 = 839
5. 問題解決過程的 接近法 = 839
第4節 環境問題解決論議의 爭點 = 839
1. 技術問題와 政治問題 = 839
2. 政府責任과 國民責任 = 840
第5節 環境投資財源의 確保 = 841
1. 排出賦課金 = 841
2. 環境汚染防止 事業費用 負擔金 = 841
3. 環境改善負擔金 = 841
4. 預置金制度 = 841
5. 合成樹脂 廢棄物處理 費用負擔金 = 842
6. 罰則金制度 = 842
7. 製品賦課金制度 = 842
第6節 持續可能한 開發을 위하여 = 843
1. 出現背景 = 843
2. 持續可能한 開發의 槪念定議 = 843
3. 持續可能한 開發을 위한 原則과 戰略 = 843
4. 생태도시 = 844
第7節 21世紀 環境行政의 方向 = 845
1. 積極的인 環境行政具現 = 845
2. 環境産業의 育成 = 845
3. 情報公開法의 制定과 NGO 活動의 積極的 支援 = 846
4. 다음 世代를 생각하는 環境行政 = 846
5. 새로운 環境倫理의 開發 = 846
第6章 交通行政 = 847
第1節 交通의 意義 = 847
1. 交通의 意義 = 847
2. 交通問題의 深刻性 = 847
第2節 交通環境의 變化 = 848
1. 交通欲求 = 848
2. 未來視點에서의 交通環境 = 848
3. 現 視點에서의 交通行政環境 = 849
第3節 交通問題 = 849
1. 道路交通混雜 = 850
2. 駐車問題 = 850
3. 大衆交通手段의 問題 = 850
4. 環境汚染 = 851
5. 交通事故 = 852
6. 都市構造와 交通體系間의 不調和 = 852
第4節 交通行政의 問題點 및 方向 = 853
1. 交通行政의 問題點 = 853
2. 交通行政方向 = 855
第7章 北韓行政 = 858
第1節 北韓行政의 一般的 性格 = 858
1. 首領·黨·人民의 三位一體 = 858
2. 中央執權政治 = 858
3. 機關統合主義 = 859
第2節 北韓의 行政組織 = 859
1. 行政의 指導機關 = 859
2. 行政執行機關 = 860
3. 特殊行政機關 = 860
第3節 北韓의 行政分野 = 861
1. 敎育行政 = 861
2. 經濟行政 = 862
3. 治安行政 = 862
4. 醫療·保健行政 = 863
5. 環境行政 = 863
6. 文化·藝術行政 = 863
第4節 北韓行政의 特徵 = 864
1. 首領의 唯一的 指導體制 = 864
2. 住民凍原體制 = 864
3. 公共問題解決의 官僚主義 = 864
4. 自發的 社會團體의 不在 = 865
第5節 統一韓國의 管理 = 865
1. 統一을 위한 分斷의 管理 = 865
2. 統一過程의 管理 = 866
3. 統一北韓의 位相 = 866
第8章 國際行政論 = 869
第1節 國際行政의 意義 = 869
1. 意義 = 869
2. 國際行政의 定議 = 869
3. 國家行政과 國際行政의 差異 = 870
第2節 國際機構 = 870
1. 槪念 = 870
2. 追求目的 = 870
3. 國際機構의 分類 = 871
第3節 國際行政의 特徵 = 871
1. 組織上의 特徵 = 871
2. 人事政策上의 特徵 = 871
3. 財務行政上의 特徵 = 872
第4節 國際行政의 發展方向 = 872
1. 國際行政硏究方法의 發展 = 872
2. 國際機構의 組織革新圖謀 = 872
3. 國內行政과의 連繫性確保 = 872
參考文獻 = 873
索引 = 8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