목차
序說
憲法學의 課題 = 3
第1篇 憲法學 總論
第1章 憲法의 意義와 特性
第1節 憲法의 槪念 = 5
Ⅰ. 憲法의 存在形式에 따른 槪念 = 5
1. 形式的 의미의 憲法 = 5
2. 實質的 의미의 憲法 = 5
3. 兩者의 關係 = 6
Ⅱ. 憲法의 本質에 착안한 槪念 = 6
1. 事實的 槪念 = 6
2. 規範的 槪念 = 7
3. 私見 = 7
Ⅲ. 憲法의 發達過程에서 본 槪念 = 7
1. 固有한 意味의 憲法 = 8
2. 近代 立憲主義的 憲法 = 8
3. 現代 福利主義的 憲法 = 9
Ⅳ. 憲法觀에 비추어 본 槪念 = 10
1. 決斷主義的 憲法觀 = 10
2. 規範主義的 憲法觀 = 11
3. 統合過程論的 憲法觀 = 11
4. 私見 = 12
Ⅴ. 憲法學의 認識對象과 課題 = 13
第2節 憲法의 特性 = 14
Ⅰ. 憲法 自體의 特性 = 14
1. 憲法의 政治性·動態性 = 14
2. 憲法의 歷史性·理念性 = 15
3. 憲法의 抽象性·開放性 = 15
Ⅱ. 憲法規範의 特性 = 16
1. 憲法의 最高規範性 = 16
2. 憲法의 授權·組織規範性 = 17
3. 憲法의 基本權保障·權力制限規範性 = 18
第3節 憲法의 類型 = 19
Ⅰ. 傳統的 分類方法 = 19
1. 存在形式에 의한 分類 = 19
2. 制定主體에 의한 分類 = 20
3. 改正方法에 의한 分類 = 21
4. 制定國의 數에 의한 分類 = 21
Ⅱ. 새로운 分類方法 = 22
1. 憲法의 獨創性 유무에 의한 分類 = 22
2. 存在論的 分類 = 23
3. 政黨의 수에 의한 分類 = 24
4. 社會·經濟體制에 의한 分類 = 24
第2章 憲法學의 硏究方法
第1節 憲法解釋학의 硏究方法 = 26
Ⅰ. 憲法解釋의 意義와 種類 = 26
1. 憲法解釋의 槪念 = 26
2. 憲法解釋의 目標 = 27
3. 憲法解釋의 範圍 = 29
4. 憲法解釋의 種類 = 30
Ⅱ. 憲法解釋方法의 類型 = 31
1. 古典的 憲法解釋方法 = 31
2. 現代的 憲法解釋方法 = 33
3. 憲法解釋의 一般的 原理 = 35
4. 合憲的 法律解釋 = 36
第2節 憲法科學의 硏究方法 = 37
Ⅰ. 一般憲法學的 方法 = 38
Ⅱ. 歷史的 方法 = 38
Ⅲ. 比較法的 方法 = 39
Ⅳ. 社會學的 方法 = 39
Ⅴ. 統合的 方法 = 40
第3節 憲法體系論 - 機能的 接近方法 = 41
Ⅰ. 憲法環境 = 42
Ⅱ. 憲法意識 = 42
Ⅲ. 投入의 過程 = 43
Ⅳ. 憲法體系 = 43
Ⅴ. 産出과 그 機能 = 44
Ⅵ. 還流와 그 機能 = 44
第3章 憲法의 實存
第1節 立憲主義 = 45
Ⅰ. 立憲主義의 憲法上 意義 = 45
1. 立憲主義의 意義 = 45
2. 立憲主義의 構成要素 = 46
Ⅱ. 現代的 立憲主義 - 그 變形 = 47
1. 外見的 入憲主義 = 47
2. 社會的 및 社會主義的 立憲主義 = 48
3. 擬似的 立憲主義 = 49
Ⅲ. 立憲主義의 現代的 意義와 課題 = 49
1. 立憲主義의 現代的 意義 = 49
2. 立憲主義의 課題 = 50
第2節 憲法의 成立 = 50
第3節 憲法의 制定 = 52
Ⅰ. 憲法制定權力의 意義 = 52
1. 槪念 = 52
2. 思想的 背景 = 53
Ⅱ. 憲法制定權力 理論의 發展 = 53
1. Sieyes의 理論 = 53
2. 獨逸 法實證主義의 否認論 = 54
3. Schmitt의 理論 = 54
Ⅲ. 憲法制定權力의 法的 性格 = 55
1. 本質 = 55
2. 性格 = 56
Ⅳ. 憲法制定權力의 主體 = 56
1. 主體의 變貌 = 56
2. 主體로서의 國民 = 57
Ⅴ. 憲法制定權力의 行使 = 57
1. 行使方法 = 57
2. 行使要件 = 58
3. 行使의 限界 = 58
Ⅵ. 우리 憲法上의 憲法制定權力 = 59
第4節 憲法의 變遷 = 59
Ⅰ. 憲法變遷의 槪念 = 59
Ⅱ. 憲法變遷의 類型과 實例 = 60
1. 憲法變遷의 類型 = 60
2. 憲法變遷의 實例 = 61
Ⅲ. 憲法變遷에 대한 法的 評價 = 62
1. 客觀說(否定說) = 62
2. 主觀說 = 規範說 = 63
3. 憲法特質說 = 64
4. 私見 = 64
Ⅳ. 憲法變遷의 限界問題 = 65
1. 憲法改正과의 關係 = 65
2. 憲法變遷의 限界 = 65
第5節 憲法의 改正 = 66
Ⅰ. 憲法改正의 憲法上 意義 = 66
1. 憲法改正의 槪念 = 66
2. 憲法改正의 必要性 = 67
Ⅱ. 憲法改正의 方法과 節次 = 67
1. 憲法改正의 方法 = 67
2. 憲法改正의 節次 = 68
Ⅲ. 憲法改正의 限界 = 69
1. 改正限界에 관한 學說 = 70
2. 改正限界의 類型 = 72
3. 改正限界의 內容 = 73
Ⅳ. 우리 憲法上의 改正節次와 限界 = 74
1. 改正節次 = 75
2. 改正限界 = 75
第6節 憲法의 改革과 破壞 = 76
Ⅰ. 憲法의 改革 = 76
Ⅱ. 憲法의 破壞 = 77
第4章 憲法의 保障
第1節 憲法保障의 意義와 類型 = 79
Ⅰ. 憲法上 意義 = 79
1. 槪念 = 79
2. 沿革 및 立法例 = 80
Ⅱ. 類型 = 80
1. Jellinek의 分類 = 80
2. Kelsen의 分類 = 81
3. Burdeau의 分類 = 82
Ⅲ. 憲法의 守護者 問題 = 82
1. Schmitt와 Kelsen의 論爭 = 82
2. 憲法守護者로서의 公務員 = 83
3. 最後의 憲法守護者로서의 國民 = 83
第2節 우리 憲法上의 憲法保障制度 = 84
Ⅰ. 平常時의 保障方法 = 84
1. 宣言的 保障方法 = 84
2. 政治的 保障方法 = 85
3. 司法的 保障方法 = 86
4. 社會的 保障 = 87
Ⅱ. 非常時의 保障方法 = 87
1. 國家緊急權 = 87
2. 抵抗權 = 96
3. 市民的 不服性 = 104
第2篇 憲法學의 基本原理
第1章 大韓民國 憲政史
第1節 大韓民國 憲法의 制定과 改正 = 111
Ⅰ. 韓國憲政史 - 그 敎訓 = 111
1. 地政學的 環境 = 111
2. 憲法工學的 接近 = 112
3. 立憲主義 條件의 결여 = 112
4. 우리 憲政史의 敎訓과 課題 = 113
Ⅱ. 制憲憲法 = 114
1. 憲法의 制定過程 = 114
2. 制憲憲法의 內容 = 115
3. 第1차 개헌(拔萃改憲) = 116
4. 第2차 개헌(四捨五入改憲) = 116
5. 憲政에 대한 評價 = 117
Ⅲ. 1960年의 憲法 = 117
1. 憲法의 改正經過 = 117
2. 憲法改正의 性格 = 118
3. 憲法의 內容 = 118
4. 第4차 개헌(不正選擧處罰改憲) = 119
5. 憲政에 대한 評價 = 119
Ⅳ. 1962年의 憲法 = 120
1. 憲法의 制定經過 = 120
2. 憲法採擇의 性格 = 120
3. 憲法의 內容 = 121
4. 長期執權을 위한 改憲(共和黨 3選改憲) = 121
5. 憲政에 대한 評價 = 122
Ⅴ. 1972年의 憲法(維新憲法) = 123
1. 維新憲法의 制定經過 = 123
2. 維新憲法의 性格 = 123
3. 憲法의 內容 = 124
4. 維新憲政의 評價 = 125
Ⅵ. 1980年의 憲法 = 125
1. 憲法制定의 經過 = 125
2. 憲法制定의 性格 = 126
3. 憲法의 內容 = 126
4. 憲政의 評價 = 127
Ⅶ. 1988年의 憲法 = 128
1. 憲法採擇의 經過 = 128
2. 憲法採擇의 性格 = 128
第2節 韓國憲法의 基本原理 = 129
Ⅰ. 韓國憲法의 前文 = 129
1. 憲法前文의 憲法上 意義 = 129
2. 우리 憲法前文의 精神 = 131
Ⅱ. 韓國憲法의 基本原理 = 133
1. 國民主權原理 = 133
2. 民主主義原理 = 134
3. 法治國家原理 = 135
4. 福利國家原理 = 135
5. 文化國家原理 = 136
6. 平和主義原理 = 137
第2章 國家의 構成原理
第1節 大韓民國의 構成要素 = 138
Ⅰ. 國家權力 = 138
1. 主權 = 138
2. 統治權 = 145
3. 大韓民國의 主權과 統治權 = 146
Ⅱ. 國民 = 146
1. 國民의 槪念 = 146
2. 國民의 要件 = 147
3. 國籍의 取得과 喪失 = 147
4. 在外國民의 保護 = 149
5. 國民의 憲法上 地位 = 150
Ⅲ. 領域 = 153
1. 領域의 槪念과 範圍 = 153
2. 大韓民國의 領域 = 154
第2節 大韓民國의 國家形態 = 157
Ⅰ. 國家形態의 一般理論 = 157
1. 國家形態의 槪念 = 157
2. 國家形態의 分類方法 = 157
Ⅱ. 우리 憲法上의 國家形態 = 163
1. 民主共和國의 意義에 관한 學說 = 163
2. 民主共和國의 規範性 = 164
3. 우리나라 國家形態의 特色 = 165
第3章 民主主義原理
第1節 民主主義 一般理論 = 167
Ⅰ. 民主主義의 現代的 意義 = 167
1. 民主主義 槪念의 多義性 = 167
2. 民主主義 本質에 관한 論爭 = 168
3. 民主主義의 槪念 = 169
4. 民主主義의 實現條件 = 169
Ⅱ. 民主主義 構成要素 = 171
1. 民主主義의 理念 = 171
2. 民主主義의 具現形態 = 172
第2節 民主的 基本秩序 = 173
Ⅰ. 民主的 基本秩序의 憲法上 意義 = 173
1. 民主的 基本秩序의 法的 性格 = 173
2. 民主的 基本秩序의 具現形態 = 175
Ⅱ. 民主的 基本秩序의 保障方法 = 177
1. 防禦的 民主主義 = 177
2. 法治主義와의 關係 = 179
第3節 多數者의 支配와 少數者의 保護 = 181
Ⅰ. 民主主義와 多數者의 支配 = 181
1. 多數者의 支配의 意義 = 181
2. 多數者의 支配의 理論的 根據 = 181
Ⅱ. 多數者의 支配의 形成方法 = 182
1. 多數決原理의 前提條件 = 182
2. 多數者의 形成方法 = 183
Ⅲ. 多數者의 支配의 正當性 理論 = 184
1. 絶對的 多數支配의 原理 = 184
2. 制限的 多數支配의 理論 = 185
3. 私見 = 185
Ⅳ. 多數者의 支配의 限界 : 少數者의 保護 = 186
1. 特別議決方法 = 186
2. 任期制·交替原理 = 187
3. 野黨의 保護 = 187
4. 議會에서의 少數者保護制度 = 187
5. 行政府에 의한 少數者保護制度 = 188
6. 裁判에 의한 救濟方法 = 188
第4節 政黨制度 = 188
Ⅰ. 政黨의 起源과 法制化 = 188
1. 政黨의 起源 = 188
2. 政黨의 法制化 = 189
3. 우리 憲法上의 政黨條項 = 190
Ⅱ. 政黨의 槪念과 性格 = 190
1. 政黨의 槪念 = 190
2. 政黨의 要件 = 191
3. 政黨의 法的 性格 = 192
4. 政黨條項의 憲法上 意義 = 193
Ⅲ. 民主主義와 政黨 = 193
1. 民主主義 構造變質 = 193
2. 政黨國家의 構造的 特質 = 194
Ⅳ. 政黨의 機能과 權利·義務 = 195
1. 政黨의 機能 = 195
2. 政黨의 權利와 義務 = 197
Ⅴ. 政黨의 政治資金과 그 規制 = 199
1. 政治資金의 槪念 = 199
2. 政治資金의 調達方法 = 200
3. 政治資金에 대한 規制 = 201
Ⅵ. 政黨의 解散과 登錄取消 = 202
1. 政黨의 解散 = 202
2. 政黨의 登錄取消 = 204
第5節 選擧制度 = 205
Ⅰ. 選擧의 意義와 法的 性格 = 205
1. 代表民主制와 選擧 = 205
2. 選擧의 意義와 機能 = 205
3. 選擧의 法的 性格 = 206
4. 選擧의 意義變遷 = 207
Ⅱ. 選擧權과 被選擧權 = 207
1. 選擧權 = 207
2. 被選擧權 = 208
Ⅲ. 選擧의 基本原則 = 209
1. 普通選擧制 = 209
2. 平等選擧制 = 209
3. 直接選擧制 = 210
4. 秘密選擧制 = 210
5. 自由選擧制 = 211
Ⅳ. 代表制 - 그 類型 = 211
1. 代表制의 意義 = 211
2. 多數代表制 = 211
3. 少數代表制 = 212
4. 比例代表制 = 212
5. 職能代表制 = 213
Ⅴ. 選擧區制度 = 214
1. 選擧區制의 意義 = 214
2. 小選擧區制의 機能 = 214
3. 大選擧區制의 機能 = 214
4. 中選擧區制의 機能 = 214
Ⅵ. 우리나라의 選擧制度 = 215
1. 基本原則 = 215
2. 選擧에 대한 規制 = 215
3. 選擧에 관한 訴訟 = 216
第6節 地方自治制度 = 218
Ⅰ. 地方自治에 관한 基礎理論 = 218
1. 地方自治의 憲法上 意義 = 218
2. 地方自治의 沿革과 類型 = 219
3. 地方自治의 本質 = 221
4. 地方自治의 機能 = 223
Ⅱ. 우리 憲法上 地方自治制度 = 225
1. 韓國의 地方自治史 = 225
2. 地方自治團體 및 그 機關의 構成 = 225
3. 地方自治團體의 自治機能 = 228
4. 地方自治團體의 制限과 그 效果 = 230
5. 地方自治團體에 대한 統制 = 231
第4章 法治主義原理
Ⅰ. 法治主義 生成·發展 = 235
1. 法治國家論의 展開 = 235
2. 法의 支配와 原理 = 236
Ⅱ. 法治主義의 制度的 意義 = 237
Ⅲ. 法治主義의 變貌 = 238
1. 形式的 法治主義로부터 實質的 法治主義에로 = 238
2. 市民的 法治主義로부터 社會的 法治主義에로 = 239
Ⅳ. 法治主義의 構成要素 = 241
1. 實體的 要素 = 241
2. 制度的 要素 = 241
Ⅴ. 우리 憲法上의 法治主義 = 243
1. 成文憲法主義 = 243
2. 基本權의 保障 = 243
3. 權力分立主義의 채택 = 244
4. 包括的 委任立法의 금지 = 244
5. 行政行爲의 合法性審査制度 = 245
6. 違憲法律審査制度 = 245
7. 司法權의 獨立과 法的 安全性 및 豫測可能性 = 245
8. 우리 憲法上 法治主義의 例外 = 246
第5章 福利國家原理
Ⅰ. 福利國家의 一般理論 = 247
1. 自由國家로부터 社會國家에로 = 247
2. 福利國家의 憲法上 意義 = 250
3. 福利國家의 構成要素 = 252
Ⅱ. 우리 憲法上의 經濟秩序 = 255
1. 經濟秩序의 變遷過程 = 255
2. 우리 憲法上 經濟秩序의 具體化 = 257
第6章 文化國家原理
Ⅰ. 文化國家의 一般理論 = 263
1. 文化國家의 沿革 및 憲法化 = 263
2. 文化國家의 憲法上 意義 = 264
Ⅱ. 우리 憲法上의 文化國家原理 = 266
1. 文化國家原理의 理念的 宣言 = 266
2. 文化的 基本權의 保障 = 267
第7章 平和主義原理
Ⅰ. 우리 憲法上 平和主義의 宣言 = 268
Ⅱ. 國際平和主義의 系譜 = 268
1. 沿革 = 268
2. 憲法的 保障의 類型 = 269
Ⅲ. 우리 憲法上의 平和主義 = 270
1. 國際平和主義 = 270
2. 平和統一主義 = 271
Ⅳ. 國際法尊重主義 = 271
1. 國際法規의 國內法的 受容 = 271
2. 條約의 國內法的 效力 = 274
Ⅴ. 國人의 法的 地位 保障 = 276
第3篇 基本權論
第1章 基本權 一般理論
第1節 人權保障의 歷史 = 281
Ⅰ. 人權의 思想的·歷史的 背景 = 281
Ⅱ. 人權保障의 憲法的 受容 = 282
1. 英國에서의 人權保障 = 282
2. 美國에서의 人權保障 = 283
3. 프랑스에서의 人權保障 = 284
4. 獨逸에서의 人權保障 = 285
Ⅲ. 人權保障의 現代的 展開 = 286
1. 人權保障의 社會化와 社會主義的 人權 = 286
2. 人權保障의 自然權性과 制度化 = 287
3. 人權保障의 具體化와 國際化 = 288
4. 情報社會와 人權 = 289
第2節 基本權의 意義와 本質 = 290
Ⅰ. 基本權의 意義 = 290
1. 人權의 槪念 = 290
2. 基本權의 槪念 = 291
3. 人權과 基本權의 用例 = 291
Ⅱ. 基本權의 本質 = 292
1. 法實證主義的 基本權論 = 292
2. 決斷主義的 基本權論 = 294
3. 統合過程論的 基本權論 = 297
4. 私見 = 300
第3節 基本權의 分類 = 302
Ⅰ. Jellinek의 分類方法 = 303
Ⅱ. Schmitt의 分類方法 = 304
Ⅲ. Smend의 分類方法 = 304
Ⅳ. 私見 = 306
第4節 基本權의 實現要因 = 308
Ⅰ. 基本權 保障의 3段階 戰略 = 309
1. 人權의 憲法化 = 309
2. 制度的 裝置 = 310
3. 憲法意識 = 311
Ⅱ. 人權保障의 3大條件 = 312
1. 歷史的 條件 = 312
2. 國民의 憲法意識 = 313
3. 文化的 環境 = 313
第5節 基本權의 主體 = 314
Ⅰ. 國民 = 314
Ⅱ. 外國人 = 314
1. 學說 = 315
2. 基本權 享有의 範圍 = 316
Ⅲ. 法人 = 317
1. 學說 = 317
2. 基本權 享有의 範圍 = 318
Ⅳ. 團體의 基本權 主體性 問題 = 318
1. 少數者인 國民 = 319
2. 權利能力없는 社團 = 319
第6節 基本權의 效力 = 320
Ⅰ. 基本權의 對國家的 效力 = 320
1. 直接的 效力性 = 320
2. 非權力的 行政作用에 대한 效力 = 321
3. 個別的 基本權의 對國家的 效力 = 322
Ⅱ. 基本權의 對私人的 效力 = 322
1. 對私人的 效力의 問題 = 322
2. 獨逸의 理論 = 323
3. 美國의 理論 = 325
4. 우리 憲法上 基本權의 對私人的 效力 = 327
Ⅲ. 基本權 衝突時의 效力問題 = 328
1. 基本權 衝突의 憲法上 意義 = 328
2. 基本權 衝突의 解決理論 = 330
第7節 基本權의 限界와 制限 = 334
Ⅰ. 基本權의 制約과 그 類型 = 334
1. 基本權 制約의 憲法上 意義 = 334
2. 基本權 制約의 類型 = 335
Ⅱ. 基本權 保障의 限界 = 336
1. 基本權의 憲法的 限界 = 336
2. 基本權의 內在的 限界 = 337
Ⅲ. 基本權의 制限과 그 限界 = 339
1. 法律留保의 憲法的 意義 = 339
2. 法律留保에 의한 基本權의 制限 = 340
Ⅳ. 基本權의 例外的 制限 = 347
1. 國家緊急權에 의한 基本權의 制限 = 348
2. 特殊身分關係에서 오는 基本權의 制限 = 349
第8節 基本權의 侵害와 救濟 = 354
Ⅰ. 基本權의 侵害類型과 救濟制度 = 354
1. 基本權의 侵害類型 = 354
2. 基本權 侵害의 救濟制度 = 354
Ⅱ. 立法機關에 의한 侵害와 救濟 = 355
1. 積極的 立法에 의한 基本權의 侵害와 救濟 = 355
2. 立法不作爲에 의한 基本權의 侵害와 救濟 = 355
Ⅲ. 行政機關에 의한 侵害와 救濟 = 357
1. 行政機關에 의한 救濟方法 = 357
2. 國民苦衷處理委員會에 의한 救濟方法 = 358
3. 司法機關에 의한 救濟方法 = 359
Ⅳ. 司法機關에 의한 侵害와 救濟 = 359
1. 法院의 侵害에 대한 救濟方法 = 359
2. 憲法裁判所의 侵害에 대한 救濟方法 = 360
Ⅴ. 基本權의 超法的 救濟方法 = 360
1. 社會運動 = 360
2. 市民不服從과 抵抗權 = 361
第2章 包括的 基本權
第1節 生命權 = 362
Ⅰ. 生命權의 沿革·立法例 = 362
1. 沿革 = 362
2. 立法例 = 362
Ⅱ. 生命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363
1. 生命의 槪念 = 363
2. 生命權의 法的 性格 = 363
Ⅲ. 主體 = 365
1. 自然人 = 365
2. 生命의 始期 = 366
3. 生命의 終期 = 366
Ⅳ. 內容 = 367
1. 對國家的 防禦權 = 367
2. 保護請求權 = 367
3. 處分權의 問題 = 368
Ⅴ. 限界 = 368
1. 法律留保에 의한 制限 = 368
2. 比例의 原則 = 369
3. 制限의 形式 = 370
第2節 人間의 尊嚴權과 幸福追求權 = 370
Ⅰ. 人間의 尊嚴權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370
1. 沿革 = 370
2. 立法例 = 371
Ⅱ. 人間의 尊嚴과 價値의 憲法上 意義 = 371
1. 憲法上 意義 = 371
2. 人間의 尊嚴과 價値의 槪念 = 372
3. 憲法上의 人間象 = 373
4. 幸福追求權의 槪念 = 373
Ⅲ. 人間의 尊嚴權條項의 法的 性格 = 374
1. 超國家的 權利의 規範化 = 375
2. 根本規範性 = 375
3. 背景的 權利의 宣言 = 376
4. 人間의 尊嚴權과 幸福追求權과의 關係 = 377
Ⅳ. 人間의 尊嚴權條項과 制37條와의 關係 = 379
1. '憲法上 열거되지 아니한 權利'와의 關係 = 379
2. '一般的 法律留保'와의 關係 = 380
Ⅴ. 人間의 尊嚴과 價値의 主體 = 380
Ⅵ. 人間의 尊嚴權條項의 法的 效力 = 381
1. 國家의 基本權 保障義務 = 381
2. 對國家的 效力 = 381
3. 對私人的 效力 = 382
第3節 平等權 = 383
Ⅰ. 平等思想의 發展과 그 憲法化 = 383
1. 平等思想의 展開 = 383
2. 平等思想의 構造的 變質 = 383
3. 平等原理의 憲法化 = 384
Ⅱ. 平等權의 法的 性格 = 385
1. 主觀的 公權으로서의 平等權 = 385
2. 客觀的 法秩序로서의 平等原則 = 385
3. 集團的 權利로서의 平等權 = 386
4. 平等權과 自由權과의 關係 = 386
Ⅲ. 平等權의 主體 = 386
Ⅳ. '法 앞에 平等'의 憲法上 意義 = 387
1. '法'의 意義 = 387
2. 法 '앞에'의 意義 = 387
3. '平等'의 意義 = 388
Ⅴ. 平等權의 內容 = 392
1. 差別禁止의 事由 = 392
2. 差別禁止의 領域 = 395
Ⅵ. 違憲審査基準과 積極的 措置 = 398
1. 違憲審査의 基準 = 399
2. 實質的 平等과 積極的 措置 = 401
Ⅶ. 特權制度의 禁止와 具體的 平等權의 保障 = 403
1. 特權制度의 禁止 = 403
2. 具體的 平等權의 保障 = 403
Ⅷ. 平等權의 制限과 例外 = 405
1. 憲法上의 例外와 制限 = 405
第3章 自由權的 基本權
第1節 自由權的 基本權의 一般理論 = 408
Ⅰ. 自由權的 基本權의 沿革·發展 = 408
Ⅱ. 自由權的 基本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409
1. 槪念 = 409
2. 法的 性格 = 409
Ⅲ. 自由權的 基本權의 類型 = 412
1. 人身의 自由 = 412
2. 精神的 自由 = 412
3. 表現의 自由 = 412
4. 私生活의 自由 = 413
5. 經濟的 自由 = 413
Ⅳ. 自由權的 基本權의 限界와 制限 = 413
1. 憲法留保 = 413
2. 法律留保 = 414
3. 基本權保障의 例外 = 414
第2節 人身의 自由權 = 415
Ⅰ. 身體의 自由 = 415
1. 身體의 自由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415
2. 身體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415
3. 身體의 自由의 內容 = 416
4. 身體의 自由의 實體的 保障 = 417
5. 身體의 自由의 節次的 保障 = 421
6. 刑事被疑者와 刑事被告人의 權利 = 426
Ⅱ. 適法節次 = 431
1. 適法節次의 憲法上 意義 = 431
2. 適法節次의 內容 = 433
3. 適法節次의 解釋類型 = 434
4. 適法節次의 適用對象과 範圍 = 437
第3節 精神的 自由權 = 439
Ⅰ. 良心의 自由 = 439
1. 良心의 自由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439
2. 良心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440
3. 良心의 自由의 主體 = 441
4. 良心의 自由의 內容 = 442
5. 良心의 自由의 制限과 限界 = 446
Ⅱ. 宗敎의 自由 = 448
1. 宗敎의 自由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448
2. 宗敎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449
3. 宗敎의 自由의 內容 = 450
4. 宗敎의 自由의 制限과 限界 = 452
5. 國敎否定 및 政敎分離의 原則 = 454
Ⅲ. 學問의 自由 = 455
1. 學問의 自由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455
2. 學問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456
3. 學問의 自由의 內容 = 457
4. 大學의 自由 = 459
5. 學問의 自由의 限界와 制限 = 462
Ⅳ. 藝術의 自由 = 463
1. 藝術의 自由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463
2. 藝術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463
3. 藝術의 自由의 內容 = 464
4. 藝術의 自由의 限界와 制限 = 466
5. 著作者·發明家·科學技術者와 藝術家의 保護 = 467
第4節 表現의 自由 = 467
Ⅰ. 言論·出版의 自由 = 467
1. 言論·出版의 自由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467
2. 言論·出版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468
3. 言論·出版의 自由의 主體와 效力 = 470
4. 言論·出版의 自由의 內容 = 471
5. 言論·出版의 自由의 限界 = 476
6. 言論·出版의 自由에 대한 制限 = 478
7. 言論·出版規制立法의 合憲性 判斷基準 = 484
Ⅱ. 알 權利 = 489
1. 알 權利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489
2. 알 權利의 憲法上 意義 = 490
3. 알 權利의 主體 = 493
4. 알 權利의 內容 = 493
5. 알 權利의 限界와 制限 = 497
Ⅲ. 集會·結社의 自由 = 499
1. 集會·結社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499
2. 集會의 自由 = 500
3. 結社의 自由 = 504
第5節 私生活의 自由權 = 506
Ⅰ. 私生活의 秘密과 自由 = 506
1. 私生活의 秘密과 自由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506
2. 私生活의 秘密과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508
3. 私生活의 秘密과 自由의 主體 = 510
4. 私生活의 秘密과 自由의 內容 = 510
5. 私生活의 秘密과 自由의 限界와 制限 = 514
Ⅱ. 住居의 自由 = 516
1. 住居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516
2. 住居의 自由의 內容 = 517
3. 住居의 押留·搜索에 대한 令狀主義 = 517
4. 住居의 自由의 制限 = 518
Ⅲ. 通信의 自由 = 519
1. 通信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519
2. 通信의 自由의 內容 = 519
3. 通信의 自由의 制限 = 519
4. 通信의 自由와 盜聽·逆探知·監話·發信者電話番號通報制度 = 520
第6節 經濟的 自由權 = 521
Ⅰ. 職業選擇의 自由 = 521
1. 職業選擇의 自由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521
2. 職業選擇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521
3. 職業選擇의 自由의 主體 = 522
4. 職業選擇의 自由의 內容 = 523
5. 職業選擇의 自由의 制限 = 524
Ⅱ. 財産權 = 526
1. 財産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526
2. 財産權의 主體와 客體 = 528
3. 財産權 保護의 內容 = 529
4. 財産權의 限界 = 532
5. 財産權의 制限과 그 限界 = 534
Ⅲ. 居住·移轉의 自由 = 537
1. 居住·移轉의 自由의 憲法上 意義 = 537
2. 居住·移轉의 自由의 內容 = 537
3. 居住·移轉의 自由의 制限 = 538
第4章 社會的 基本權
第1節 社會的 基本權의 一般理論 = 540
Ⅰ. 社會的 基本權의 沿革·發展 = 540
1. 沿革 = 540
2. 立法例 = 540
3. 生存權으로부터 福利權으로 = 541
Ⅱ. 社會的 基本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542
1. 槪念 = 542
2. 構造 = 543
Ⅲ. 社會的 基本權의 法的 性格 = 543
1. 學說 = 543
2. 기타의 問題 = 545
Ⅳ. 社會的 基本權과 自由權的 基本權과의 關係 = 546
1. 兩基本權의 相異點 = 546
2. 兩基本權의 調和의 課題 = 547
第2節 勤勞基本權 = 548
Ⅰ. 勤勞의 權利 = 548
1. 勤勞의 權利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549
2. 勤勞의 權利의 憲法上 意義 = 549
3. 勤勞의 權利의 主體 = 551
Ⅱ. 勤勞者의 勤勞3權 = 554
1. 勤勞3權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554
2. 勤勞3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555
3. 勤勞3權의 主體 = 556
4. 勤勞3權의 內容 = 557
5. 勤勞3權의 效力 = 560
6. 勤勞3權의 限界와 制限 = 561
第3節 人間다운 生活을 할 權利 = 564
Ⅰ. 人間다운 生活을 할 權利의 沿革·立法例 = 564
1. 沿革 = 564
2. 立法例 = 564
Ⅱ. 人間다운 生活을 할 權利의 憲法上 意義 = 565
1. 槪念 = 565
2. 法的 性格 = 565
Ⅲ. 人間다운 生活을 할 權利의 內容 = 566
1. 그 範圍 = 566
2. 具體的 內容 = 567
Ⅳ. 國家의 社會保障 實現義務 = 569
第4節 社會的·文化的 權利 = 569
Ⅰ. 敎育基本權 = 569
1. 敎育을 받을 權利 = 570
2. 敎育制度의 保障 = 575
Ⅱ. 環境權 = 577
1. 環境權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577
2. 環境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578
3. 環境權의 主體 = 580
4. 環境權의 內容 = 580
5. 環境權의 效力 = 583
6. 環境權의 限界와 制限 = 583
7. 環境權의 私人에 의한 侵害와 救濟 = 584
8. 環境權의 實現을 위한 立法論的 課題 = 585
Ⅲ. 保健權과 母性의 保護를 받을 權利 = 586
1. 保健權 = 586
2. 母性의 保護를 받을 權利 = 588
Ⅳ. 消費者의 權利 = 589
1. 消費者 權利의 沿革 및 立法例 = 589
2. 消費者權利의 憲法上 意義 = 590
3. 消費者權利의 主體 = 592
4. 消費者權利의 內容 = 592
5. 消費者權利의 侵害와 救濟 = 595
6. 消費者權利의 實現을 위한 立法論的 課題 = 596
第5章 請求權的 基本權
第1節 請求權的 基本權의 一般理論 = 598
Ⅰ. 請求權的 基本權의 意義 = 598
Ⅱ. 請求權的 基本權의 法的 性格 = 598
1. 積極的 公權性 = 598
2. 直接的 效力性 = 599
3. 個人的 公權性 = 599
4. 節次的 基本權性 = 599
Ⅲ. 請求權的 基本權의 範圍 = 599
Ⅳ. 請求權的 基本權의 效力 = 600
第2節 請願權 = 600
Ⅰ. 請願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00
1. 沿革 및 立法例 = 600
2. 槪念 = 601
3. 法的 性格 = 601
Ⅱ. 請願權의 主體와 客體 = 602
1. 請願權의 主體 = 602
2. 請願權의 客體 = 602
Ⅲ. 請願權의 內容 = 602
1. 請願事項 = 602
2. 請願方法 = 603
3. 請願節次 = 603
Ⅳ. 請願의 效果 = 604
1. 積極的 效果 = 604
2. 消極的 效果 = 604
第3節 裁判請求權 = 604
Ⅰ. 裁判請求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04
1. 沿革 및 立法例 = 605
2. 法的 性格 = 605
Ⅱ. 裁判請求權의 主體 = 605
Ⅲ. 裁判請求權의 內容 = 606
1. 裁判을 받을 權利 = 606
2. 憲法과 法律이 정한 法官에 의한 裁判을 받을 權利 = 608
3. 法律에 의한 裁判을 받을 權利 = 609
4. 迅速한 公開裁判을 받을 權利 = 610
5. 刑事被害者의 裁判節次陳述權 = 611
Ⅳ. 裁判請求權의 限界와 制限 = 611
1. 憲法的 限界 = 611
2. 法律에 의한 制限 = 612
3. 例外的 制限 = 612
第4節 國家賠償請求權 = 613
Ⅰ. 國家賠償請求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13
1. 槪念 = 613
2. 法的 性格 = 613
Ⅱ. 國家賠償請求權의 主體 = 614
Ⅲ. 國家賠償請求權의 內容 = 615
1. 國家賠償請求權의 成立要件 = 615
2. 國家賠償責任의 本質 = 616
3. 國家賠償責任者와 求償權 = 616
4. 國家賠償의 請求節次와 그 範圍 = 617
Ⅳ. 國家賠償請求權의 制限 = 618
1. 憲法的 限界 = 618
2. 第37條 2項에 의한 制限 = 619
3. 特別法에 의한 制限 = 619
第5節 刑事補償請求權 = 619
Ⅰ. 刑事補償請求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19
1. 槪念 = 619
2. 法的 性格 = 620
Ⅱ. 刑事補償請求權의 主體 = 620
Ⅲ. 刑事補償請求權의 內容 = 621
1. 刑事補償의 要件 = 621
2. 刑事補償의 內容 = 621
Ⅳ. 刑事補償請求의 節次와 方法 = 622
第6節 犯罪被害者救助請求權 = 622
Ⅰ. 犯罪被害者救助請求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22
1. 槪念 = 622
2. 法的 性格 = 623
Ⅱ. 犯罪被害者救助請求權의 主體 = 624
Ⅲ. 犯罪被害者救助請求權의 內容 = 624
1. 成立要件 = 624
2. 犯罪被害者救助金의 支給 = 624
Ⅳ. 犯罪被害者救助請求權의 請求節次 = 625
第6章 政治的 基本權
第1節 政治的 基本權의 一般理論 = 626
Ⅰ. 政治的 基本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26
1. 槪念 = 626
2. 法的 性格 = 626
Ⅱ. 政治的 基本權의 類型 = 627
第2節 政治的 自由權 = 627
Ⅰ. 政治的 自由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27
Ⅱ. 政治的 自由權의 類型 = 628
1. 政治的 表現의 自由 = 628
2. 政黨活動의 自由 = 628
3. 選擧運動의 自由 = 629
第3節 參政權 = 629
Ⅰ. 參政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29
1. 槪念 = 629
2. 機能 = 630
3. 法的 性格 = 630
Ⅱ. 參政權의 類型 = 631
Ⅲ. 參政權의 主體 = 632
Ⅳ. 參政權의 內容 = 632
1. 選擧權 = 632
2. 公務擔任權 = 633
3. 國民表決權 = 634
Ⅴ. 參政權의 制限 = 634
第7章 基本的 義務
Ⅰ. 基本的 義務의 憲法上 意義 = 636
1. 沿革 및 立法例 = 636
2. 槪念 = 636
3. 法的 性格 = 637
Ⅱ. 基本的 義務의 類型 = 637
1. 古典的 義務 = 637
2. 새로운 義務 = 638
Ⅲ. 憲法上의 基本的 義務 = 638
1. 納稅의 義務 = 638
2. 國防의 義務 = 639
3. 敎育을 받게 할 義務 = 641
4. 勤勞의 義務 = 641
5. 財産權行使의 公共福利適合義務 = 642
6. 環境保全의 義務 = 643
第4篇 統治構造論
第1章 統治構造의 構成原理
第1節 統治構造의 基礎理論 = 647
Ⅰ. 憲法觀과 統治構造 = 648
1. 法實證主義의 統治構造論 = 648
2. 決斷主義의 統治構造論 = 650
3. 結合過程論 統治構造論 = 652
Ⅱ. 體系理論과 統治構造 = 653
1. 統治構造의 憲法上 意義 = 653
2. 統治構造의 機能理論 = 655
3. 統治構造의 適應問題 = 658
第2節 國民主權原理 = 660
Ⅰ. 國民主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660
1. 沿革 및 立法例 = 660
2. 槪念 = 661
Ⅱ. 國民主權의 本質 = 661
1. 國民의 範圍 = 662
2. 國民의 法的 性格 = 662
Ⅲ. 國民主權原理의 具現方法 = 663
1. 代議制 = 664
2. 直接民主制 = 664
3. 政黨制度 = 665
4. 基本權의 保障 = 665
5. 地方自治制度 = 666
6. 構造變化 = 666
Ⅳ. 우리 憲法上의 國民主權原理 = 667
1. 國民主權原理의 宣言 = 667
2. 代議制度 = 667
3. 直接民主制 = 667
4. 政黨制度 = 668
5. 地方自治制度 = 668
6. 기타 國民主權을 구현하는 규정 = 668
第3節 代議制의 原理 = 669
Ⅰ. 代議制의 發展過程 = 669
1. 中世의 身分制議會 = 669
2. 英國에 있어서 議會制度의 確立 = 670
3. 近代的 代議制度의 發展 = 670
4. 現代國家와 代議制度 = 671
Ⅱ. 代議制의 憲法上 意義 = 672
1. 槪念 = 672
2. 理論的 基礎 = 673
Ⅲ. 代議制의 基本原理 = 674
1. 國民代表의 原理 = 674
2. 國家意思決定의 原理 = 675
3. 國政監督의 原理 = 676
Ⅳ. 代表關係의 法的 性格 = 677
1. 代表關係 否認說 = 677
2. 法的 代表關係 否定說 = 677
3. 法的 代表關係 否認說 = 678
4. 私見 = 679
Ⅴ. 代議制의 機能 = 680
1. 制限政府·責任政治의 實現機能 = 680
2. 엘리트에 의한 專門政治의 實現機能 = 680
3. 社會的·國民的 統合의 實現機能 = 681
4. 政治的 敎育의 實現機能 = 681
Ⅵ. 代議制의 補完策으로서의 直接民主制 = 682
1. 直接民主制의 制度的 意義와 價値 = 682
2. 直接民主制의 機能 = 683
3. 直接民主制의 具現方法 = 684
4. 代議制와 直接民主制의 關係 = 686
Ⅶ. 우리 憲法上의 代議制度 = 687
第4節 權力分立의 原理 = 689
Ⅰ. 權力分立論의 發展 = 689
1. 權力分立論의 思想的 基礎 = 689
2. 古典的 權力分立論의 展開 = 690
Ⅱ. 權力分立의 意義와 特性 = 692
1. 權力分立의 意義 = 692
2. 權力分立原理의 特性 = 693
Ⅲ. 權力分立論의 制度化와 그 類型 = 694
1. 權力分立의 制度化 = 694
2. 權力分立制의 類型 = 698
Ⅳ. 權力分立制의 現代的 變容 = 700
1. 權力分立制의 變貌原因 = 700
2. 權力分立制에 대한 現代的 對應 = 702
Ⅴ. 現代的 權力分立論의 摸索 = 706
1. 動態的 權力分立論 = 706
2. 階層的 權力分立論 = 708
3. 包括的 權力分立論 = 708
第5節 政府形態 = 710
Ⅰ. 政府形態의 憲法上 意義 = 710
1. 政府形態의 槪念 = 710
2. 政府形態의 類型 = 710
Ⅱ. 政府形態의 傳統的 類型 = 711
1. 議員內閣制 = 711
2. 大統領制 = 719
3. 大統領制와 議員內閣制의 比較 - 區別의 相對化 = 727
4. 折衷型 政府形態 = 727
Ⅲ. 政府形態의 動態的 分類理論 = 731
1. Loewenstein의 分類論 = 731
2. Duverger의 分類論 = 734
Ⅳ. 大韓民國의 政府形態 = 736
1. 第1共和國의 政府形態 = 737
2. 第2共和國의 政府形態 = 738
3. 第3共和國의 政府形態 = 739
4. 第4共和國의 政府形態 = 740
5. 第5共和國의 政府形態 = 742
6. 第6共和國의 政府形態 = 743
第2章 國會
第1節 議會主義 = 746
Ⅰ. 議會主義의 危機와 病理 = 746
Ⅱ. 議會主義의 弱化原因 = 747
1. 國民的 同質性의 파괴와 利害關係의 多元化 = 747
2. 政黨國家的 傾向과 議會制의 변질 = 747
3. 社會國家化의 요청과 議會力量의 한계 = 748
4. 選擧制度의 결함과 國民代表性의 약화 = 748
5. 議會議事節次의 非效率性과 議會內部의 保守化 = 749
Ⅲ. 議會主義의 危機에 대한 對應策 = 749
1. 國民的 同質性의 회복과 議會主義의 前提條件의 충족 = 749
2. 政黨國家的 代議原理의 재정립과 權力均衡關係의 실질화 = 750
3. 議會의 機能强化와 效率性 提高 = 751
第2節 國會의 憲法上 地位 = 752
Ⅰ. 現代國家에 있어서 議會의 地位 = 752
1. 政府形態와의 關係 = 752
2. 議會의 地位의 變質 = 753
Ⅱ. 國民代表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754
1. 議會의 國民代表機關性 = 754
2. 政黨國家的 傾向과의 調和問題 = 754
3. 代表性의 意味變化와 代表機關의 擴大 = 755
Ⅲ. 立法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755
1. 立法府로서의 議會 = 755
2. 立法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의 低下 = 756
Ⅳ. 國政統制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757
1. 議會機能의 變化와 國政統制機能 = 757
2. 議會에 의한 監視·牽制의 類型 = 757
3. 國政統制의 現代的 重要性 = 758
Ⅴ. 國會의 最高機關性 與否 = 759
第3節 國會의 構成과 組織 = 759
Ⅰ. 國會의 構成 = 759
1. 構成原理 = 759
2. 우리 憲法上 國會의 構成 = 762
Ⅱ. 國會의 組織 = 764
1. 國會의 機關 = 764
2. 委員會 = 765
3. 院內交涉團體 = 768
第4節 國會의 運營과 議事原則 = 769
Ⅰ. 國會의 運營 = 769
1. 會期 = 769
2. 定期會 = 770
3. 臨時會 = 770
Ⅱ. 國會의 議事原則 = 770
1. 議事原則 = 770
2. 定足數의 原則 = 772
Ⅲ. 國會의 議事節次 = 773
1. 本會議의 議事節次 = 773
2. 委員會의 議事節次 = 774
第5節 國會의 機能 = 775
Ⅰ. 立法機能 = 775
1. 制度的 意義 = 775
2. 立法權 = 776
3. 憲法改正의 發議·議決權限 = 783
4. 條約의 締結·批准에 대한 同意權 = 783
5. 國會의 拒否權問題 = 783
Ⅱ. 財政關與機能 = 786
1. 制度的 意義 = 786
2. 租稅立法權( = 租稅法律主義) = 786
3. 豫算議決權 = 789
4. 財政行爲에 대한 同意權 = 794
Ⅲ. 國政統制機能 = 794
1. 制度的 意義 = 794
2. 彈劾訴追權 = 795
3. 國政監査·調査權 = 799
4. 人事統制權 = 806
5. 政策統制權 = 808
Ⅳ. 自律機能 = 812
1. 制度的 意義 = 812
2. 自律權의 內容 = 813
3. 自律權의 限界問題 = 817
Ⅴ. 國會의 機能行使에 대한 統制方法 = 818
第6節 國會議員의 地位 = 820
Ⅰ. 國會議員의 憲法上 地位 = 820
1. 國會의 構成員으로서의 地位 = 820
2. 國民의 代表者로서의 地位 = 821
3. 政黨의 代表者로서의 地位 = 822
4. 國民代表者로서의 地位와 政黨代表者로서의 地位의 相互關係 = 822
5. 國會議員 地位의 實質的 低下 = 823
Ⅱ. 國會議員 資格의 發生과 消滅 = 823
1. 議員資格의 發生 = 823
2. 議員資格의 消滅 = 824
Ⅲ. 國會議員의 權能과 義務 = 825
1. 國會議員의 權能 = 825
2. 國會議員의 義務 = 827
Ⅳ. 國會議員의 特權 = 828
1. 制度的 意義 = 828
2. 不逮捕特權 = 829
3. 免責特權 = 832
第3章 大統領
第1節 大統領의 憲法上 地位 = 835
Ⅰ. 大統領의 比較法的 地位 = 835
1. 權力構造와 大統領의 地位 = 835
2. 우리 憲法上 大統領의 地位 變遷 = 835
Ⅱ. 大統領의 憲法上 地位 = 837
1. 國家元首로서의 地位 = 837
2. 政府首班으로서의 地位 = 839
Ⅲ. 大統領의 身分上 地位 = 840
1. 大統領의 選任·任期 및 權限行使 = 840
2. 大統領의 特權 및 義務 = 843
第2節 大統領의 權能 = 845
Ⅰ. 行政에 관한 權能 = 845
1. 外交權 = 845
2. 法律執行權 = 845
3. 公務員任免權 = 846
4. 國軍統帥權 = 846
5. 財政權 = 847
6. 榮典授與權 = 847
Ⅱ. 國會와 立法에 관한 權能 = 848
1. 法律案提出權 = 848
2. 法律案의 拒否·公布權 = 848
3. 命令制定權 - 行政立法權 = 850
4. 臨時國會召集要求權 = 856
5. 國會出席·發言權 = 856
Ⅲ. 司法에 관한 權能 - 赦免權 = 856
1. 制度的 意義 = 856
2. 內容 = 856
3. 限界 = 857
Ⅳ. 國政調整에 관한 權能 = 858
1. 憲法機關構成關與權 = 858
2. 憲法改正에 관한 權能 = 859
3. 國民投票附議權 = 859
4. 政黨解散提訴權 = 860
5. 國家緊急權 = 860
Ⅴ. 大統領의 權能行使方法과 統制 = 870
1. 權能行使의 方法 = 870
2. 權能行使에 대한 統制 = 873
第4章 行政府
第1節 國務總理 = 876
Ⅰ. 制度的 意義 = 876
1. 比較法的 意義 = 876
2. 우리 憲法上 變遷 = 877
3. 制度的 意義 = 877
Ⅱ. 國務總理의 身分上의 地位 = 878
1. 任命 = 878
2. 國會議員의 兼職問題 = 880
3. 解任 = 880
Ⅲ. 國務總理의 憲法上 地位 = 880
1. 大統領의 補佐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881
2. 國務會議 副議長으로서의 地位 = 881
3. 行政府 第2人者로서의 地位 = 882
4. 獨任制行政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882
Ⅳ. 國務總理의 權能 = 882
1. 國務會議에서의 審議參加權 = 882
2. 執行部의 構成關與權 = 882
3. 行政各部의 統割權 = 883
4. 大統領의 權限代行權 = 883
5. 副署權 = 884
6. 總理令 制定·發布權 = 884
7. 國會出席·發言權 = 885
Ⅴ. 國務總理의 國會에 대한 責任 = 885
1. 國會의 解任建議權 = 885
2. 國會의 彈劾訴追權 = 886
3. 國會의 出席要求·質問權 = 886
第2節 國務會議 = 886
Ⅰ. 制度的 意義 = 886
1. 政府形態와의 關係 = 887
2. 國務會議의 地位 變遷 = 887
3. 制度的 意義 = 887
Ⅱ. 國務會議의 構成 = 888
1. 大統領 = 888
2. 國務總理 = 888
3. 國務委員 = 888
Ⅲ. 國務會議의 憲法上 地位 = 889
1. 必須的 憲法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889
2. 政府의 政策審議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889
3. 最高政策審議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890
4. 大統領의 補佐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890
Ⅳ. 國務會議의 審議 = 890
1. 審議節次 = 890
2. 審議事項 = 891
3. 審議의 效果 = 891
第3節 國務委員 = 892
Ⅰ. 國務委員의 身分上 地位 = 892
Ⅱ. 國務委員의 憲法上 地位 = 892
1. 國務會議의 構成員으로서의 地位 = 892
2. 大統領의 補佐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893
Ⅲ. 國務委員의 權能 = 893
1. 國政審議權 = 893
2. 副署權 = 893
3. 國會에의 出席·發言權 = 894
4. 大統領의 權限代行權 = 894
Ⅳ. 國務委員의 責任 = 894
1. 大統領에 대한 責任 = 894
2. 國會出席·答辯義務 = 894
3. 彈劾訴追에 의한 責任 = 895
4. 解任建議에 의한 責任 = 895
5. 副署에 따르는 責任 = 895
第4節 行政各部 = 895
Ⅰ. 制度的 意義 = 895
Ⅱ. 行政各部의 組織 = 895
Ⅲ. 行政各部의 長의 地位와 權能 = 896
1. 行政各部의 長의 法的 地位 = 896
2. 行政各部의 長의 權能 = 897
第5節 公務員制度 = 898
Ⅰ. 憲法上의 公務員制度 = 898
1. 公務員條項의 憲法上 意義 = 898
2. 公務員의 槪念과 類型 = 898
Ⅱ. 公務員의 憲法上 地位 = 899
1. 國民 全體에 대한 奉仕者로서의 地位 = 899
2. 國民에 대하여 責任지는 地位 = 900
Ⅲ. 職業公務員制度 = 901
1. 職業公務員制度의 意義와 權能 = 901
2. 職業公務員制度의 內容 = 902
Ⅳ. 公務員의 基本權制限 및 義務 = 903
1. 制限의 根據 = 903
2. 制限의 類型 = 903
3. 公務員의 職務上 義務 = 905
第6節 大統領의 諮問機關 = 906
Ⅰ. 國家元老諮問會議 = 906
Ⅱ.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= 906
Ⅲ. 民主平和統一諮問會議 = 907
Ⅳ. 國民經濟諮問會議 = 908
Ⅴ. 國家科學技術諮問會議 = 908
第7節 監査院 = 908
Ⅰ. 制度的 意義 = 908
1. 設置理由 = 908
2. 類型 = 909
3. 權能 = 909
4. 우리 憲法上의 變遷 = 909
Ⅱ. 監査院의 憲法上 地位 = 910
1. 必須的 憲法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10
2. 大統領所屬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10
3. 獨立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10
4. 合議制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10
Ⅲ. 監査院의 構成 = 911
1. 監査院의 組織 = 911
2. 監査院의 任期 = 911
3. 監査委員의 身分保障 = 911
Ⅳ. 監査院의 權能과 義務 = 912
1. 決算 및 會計檢査權 = 912
2. 職務監察權 = 912
3. 監査結果의 處理權限 = 913
4. 監査院規則制定權 = 913
5. 監査委員의 義務 = 914
第8節 選擧管理委員會 = 914
Ⅰ. 制度的 意義 = 914
Ⅱ. 選擧管理委員會의 憲法上 地位 = 915
1. 必修的 憲法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15
2. 獨立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15
3. 合議制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15
Ⅲ. 選擧管理委員會의 種類와 構成 = 916
1. 選擧管理委員會의 種類 = 916
2. 選擧管理委員會의 構成 = 916
Ⅳ. 選擧管理委員會의 權能 = 917
1. 選擧 및 國民投票事務管理權 = 917
2. 政黨事務處理權 = 917
3. 規則制定權 = 918
4. 政治資金管理·配分權 = 918
Ⅴ. 選擧公營制 = 919
1. 制度的 意義 = 919
2. 選擧運動의 管理 = 919
3. 選擧經費의 國庫負擔 = 920
第5章 法院
第1節 法院의 憲法上 地位 = 921
Ⅰ. 法院의 比較法的 地位 = 921
Ⅱ. 우리 憲法上 法院의 地位 = 921
1. 司法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21
2. 基本權保障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22
3. 司法的 統制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22
4. 法秩序守護機關으로서의 地位 = 923
第2節 司法權의 槪念과 範圍 = 923
Ⅰ. 司法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923
1. 司法權의 槪念 = 923
2. 司法權의 本質 = 925
3. 司法權의 機能 = 925
Ⅱ. 司法權의 範圍 = 926
1. 行政型 國家와 司法型 國家 = 926
2. 우리 憲法下의 司法權의 範圍 = 928
Ⅲ. 司法權의 限界 = 929
1. 憲法的 限界 = 929
2. 國際法上의 限界 = 930
3. 司法本質的 限界 = 930
4. 權力分立的 限界 = 931
第3節 司法權의 獨立 = 934
Ⅰ. 司法權獨立의 憲法上 意義 = 934
1. 槪念 = 934
2. 沿革 = 935
3. 制度的 意義 = 935
Ⅱ. 法院의 獨立 = 936
1. 行政府로부터의 獨立 = 936
2. 立法府로부터의 獨立 = 937
Ⅲ. 法官의 獨立 = 938
1. 法官의 職務上 獨立 = 938
2. 法官의 身分上 獨立 = 941
Ⅳ. 法權 獨立의 例外 = 943
第4節 法院의 組織 = 944
Ⅰ. 大法院 = 944
1. 大法院의 地位 = 944
2. 大法院의 組織 = 945
3. 大法院의 附設機關 = 946
4. 大法院長과 大法院의 權能·管轄 = 947
Ⅱ. 下級法院 = 948
1. 高等法院 = 948
2. 特許法院 = 948
3. 地方法院 = 949
4. 家庭法院 = 951
5. 行政法院 = 952
6. 特別法院 = 952
第5節 法院의 權能 = 954
Ⅰ. 違憲法律審判提請權 = 954
1. 憲法上 意義 = 955
2. 內容 = 955
3. 違憲法律審判提請의 形式과 節次 = 956
4. 違憲法律審判提請의 效果 = 956
Ⅱ. 命令·規則審査權 = 957
1. 命令·規則審査權의 憲法上 意義 = 957
2. 命令·規則審査의 機關 = 958
3. 命令·規則審査의 對象과 限界 = 958
4. 命令·規則審査의 方法 = 959
5. 違憲·違法判決의 效力 = 960
Ⅲ. 規則制定權 = 960
1. 規則制定權의 意義 = 960
2. 規則制定權의 內容 = 961
3. 規則制定權의 節次와 公布 = 961
4. 規則의 效力 = 962
第6節 司法의 節次 = 962
Ⅰ. 裁判의 審級制度 = 962
1. 3審制의 原則 = 962
2. 3審制에 대한 例外 = 963
Ⅱ. 裁判의 公開制度 = 963
1. 裁判公開制度의 意義 = 964
2. 裁判公開의 原則 = 964
3. 裁判公開의 例外 = 964
Ⅲ. 陪審制度 = 965
1. 陪審制度의 意義와 類型 = 965
2. 陪審의 構成과 評決方法 = 966
3. 陪審制度의 機能 = 967
Ⅳ. 法廷秩序의 維持制度 = 968
1. 法廷秩序維持權 = 968
2. 監置의 過怠料 賦課 = 968
第6章 憲法裁判所
第1節 憲法裁判制度 = 970
Ⅰ. 憲法裁判制度의 發展過程 = 970
1. 思想的 沿革 = 970
2. 美國에 있어서의 司法審査制의 確立 = 970
3. 大陸法系 國家에 있어서의 憲法裁判의 成立 = 972
Ⅱ. 憲法裁判의 制度的 意義 = 972
1. 憲法裁判의 槪念 = 972
2. 憲法裁判의 本質 = 973
3. 憲法裁判의 機能 = 975
Ⅲ. 憲法裁判의 正當性과 限界問題 = 976
1. 憲法裁判의 正當性 = 976
2. 憲法裁判의 限界問題 = 978
Ⅳ. 憲法裁判의 機關 = 979
1. 憲法機關의 性格을 기준으로 한 분류 = 979
2. 審査作用의 內容을 기준으로 한 분류 = 981
Ⅴ. 司法審査에 있어서 消極主義와 積極主義 = 982
1. 司法消極主義 = 983
2. 司法積極主義 = 984
3. 現代的 傾向 = 985
第2節 우리나라의 憲法裁判制度 = 986
Ⅰ. 憲法裁判所의 憲法上 地位 = 986
1. 우리 憲法上 憲法裁判機關의 變遷 = 986
2. 憲法裁判所의 憲法上 獨立 = 988
Ⅱ. 憲法裁判所의 構成과 組織 = 991
1. 憲法裁判所의 構成 = 991
2. 憲法裁判所의 組織 = 993
Ⅲ. 憲法裁判所의 審判節次 = 994
1. 裁判部의 構成 = 994
2. 代理人 = 995
3. 審理 = 996
4. 審判 = 997
5. 終局決定 = 999
Ⅳ. 憲法裁判所의 權能 = 1000
1. 違憲法律審判權 = 1000
2. 彈劾審判權 = 1015
3. 政黨解散審判權 = 1017
4. 權限爭議審判權 = 1018
5. 憲法訴願審判權 = 1021
附錄 = 1049